发布时间:2024-11-02 03:22:42 来源: sp20241102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敌情观念不强,特情处置方法单一……”入夜,营区里一片安静,第76集团军某旅教导队队长袁锋的宿舍内依旧亮着灯。他一边对着白天的训练视频反复查看,一边将数据仔细分析记录在案。他的桌上,这样的笔记已经摞了好几本。
“队长,还没休息?”三级军士长李世强轻轻敲开袁锋的房门时,他的目光才从电脑屏幕前挪开:“得尽快把针对性训练计划做出来。”
16年前,也是在教导队,时任教练班长的李世强第一次见到袁锋时,就对他印象深刻。理论学习、组织指挥、教学组训、管理教育、体能强化训练,这5个课目对每一名预提士官来说都是“拦路虎”。还是上等兵的袁锋却一路“过关斩将”,在几百名学员中以绝对优势夺得综合成绩第一名。
从普通一兵到教导队队长,多年军营熔炉淬炼,袁锋一如少年时那样,一次次冲锋,不知疲倦。
“我们是英雄传人”
2008年5月12日,一场特大地震让袁锋的老家汶川山河崩裂、满目疮痍。如今,家乡沧桑巨变,旧貌早已换了新颜。
“是党和部队带给家乡重生的希望,是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援让家乡变了模样。”从此,“党让干啥就干啥”的信念在袁锋心里扎下了根。
那年,袁锋所在单位驻训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接到救灾任务,他第一个递交请战书。
山体滑坡,道路中断,通往灾区一线的路况十分复杂。袁锋和战友们背着救援物资,在泥泞的山路上徒步几十公里,只为能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一线,救出被困百姓。
抵达灾区后,袁锋顾不上休息,始终冲在救灾一线。为了早一刻救出被困群众,他用双手与泥水瓦砾“搏斗”;为让受灾群众喝上干净水、吃上热乎饭,他和战友们连夜挖通水渠,把自己的给养多数分给受灾群众……任务中,袁锋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圆满完成救灾任务,荣立三等功。
“我是从汶川大山走出的羌娃,当兵报效国家就是我报答党恩的选择。”从放羊娃到教导队队长,沐浴党的恩情一路成长的袁锋,时刻用如磐信念照亮前行之路。
一次,时任侦察连连长的袁锋奉命带队执行高原演训任务。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他和15名战友组成党员突击队,克服剧烈的高原反应,按时到达侦察点位。
为了近距离获取更多对手信息,袁锋带领大家在冻土上硬生生刨出一个观察哨,并坚守数十天,直到圆满完成任务,被上级誉为“攻坚16勇士”。
在侦察阵地附近,袁锋从乱石堆里捡到一块平滑的石头。清洗干净后,他工整地刻下“攻坚英雄连”5个大字。任务结束,他将石头带下山,放在连队荣誉室。袁锋回忆:“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们是英雄传人,要对得起英雄连队的荣誉。”
2022年10月16日晚,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的袁锋合上笔记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脑海里又仔仔细细梳理了一遍大会报告的要点。
距离北京几千公里外的高原上,袁锋所在部队正在执行演训任务。来京参会前,他和战友们约定:通过视频连线向大家介绍大会盛况,传达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从北京返回部队后,袁锋第一时间上班排、进战位,用兵言兵语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髓要义,引导官兵将所感所悟与职责使命相结合,形成学思践悟争当先锋的生动局面。
“袁锋真是铁打的”
作为新兵下连后不久,袁锋就随队赴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驻训。对初次上高原的人来说,高原反应是难免的。恶劣的环境老兵坚持下来都不容易,更何况第一次上来的袁锋。
最令袁锋感到痛苦的是,在山下习惯的动作要改、熟悉的事项要变,全是为了尽快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为此,他积极参加各项适应性训练,从简单的跑步开始,再一步步增加训练量。渐渐地,原本跑几步就呼吸困难的情况慢慢减轻,直到完全适应。“在高原更能体会超越自我的奋斗价值。”袁锋很快度过适应期,并把这种不服输的韧劲发挥到日常工作训练中。
一次单杠训练,班长程鹏“夸下海口”:“我们班的袁锋能做几十个引体向上!”结果袁锋却只拉了不到10个。战友们疑惑的眼神令程鹏下不来台。突然,他想到了什么,快步上前解开袁锋迷彩服上衣的扣子。当一件十几公斤重的沙背心露出来时,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谁都想不到,有人竟能在走路都喘的高原上做负重训练,战友们打心底佩服:“袁锋真是铁打的!”
在袁锋心中,每一次挑战都是人生一座山。翻过山,才能看到更美、更远的风景。
2013年,全军特种兵比武的消息传来。步兵专业出身的袁锋非常期待能跟来自全军的“兵王”一较高下,他主动报名参加比赛。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攀登训练,特战旅的战士十几秒就能上去,袁锋却用了1分24秒;特种射击,袁锋打了“光头”,成绩倒数第一;伞降渗透、综合战斗技能、目标侦察等特战课目,袁锋更是一窍不通。
困难面前,选择迎难而上的袁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一次攀登训练,他没抓牢绳索,重重摔在地上,爬起来一看,不仅手套被磨穿,连掌心的皮都被磨破了。袁锋咬咬牙,一把扯下了连着皮肉的手套,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训练。
5个月的封闭集训,袁锋苦练加巧练,将攀登用时提升至13秒,特种射击打出满分,顺利实现从替补队员调整为主力队员,再到担任决赛综合格斗技能组组长的“两连跳”,并最终在比武中勇夺一金两铜。
载誉归来,袁锋将集训所学所练梳理成册,总结的训练方法被推广至全团,蹚出了全团步兵特战化训练的新路。
这一年,袁锋立了二等功,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次年转变身份成为军官,开始向新的目标发起冲锋。
用“敌情”点燃官兵的练兵热情
训练场上,袁锋正在组织班组连贯战斗考核。“遭敌袭击,班长阵亡。”面对临机导调情况,副班长李小龙接过指挥权,一边组织火力反击,一边操作某型数字化侦察装备发送坐标,请求火力支援。这一幕,是袁锋推开“一专多能”单兵训练模式的成效体现。
要锻钢,首先得有一把好锤子。
作为一名基层带兵人,袁锋一次次突破自我练就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树起好样子,先后培养近百名训练尖子在各级比武中摘金夺银,40余人立功受奖、20多人考学提干。
2020年,袁锋从摩步连连长改任侦察连连长。与传统的侦察连不同,转型后的连队“鸟枪换炮”,列装了无人机、夜视仪等高科技装备。面对理念更新、装备升级、专业转换等一系列挑战,连队的转型之路一开始走得并不顺畅。
一次,上级组织战备拉动演练。连队到达预定地域后,马上进行疏散、隐蔽伪装……可不一会儿,袁锋就召集所有班排长集合。通过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大家发现,各排都是集中部署,班与班之间挨得很近,有的干脆以车辆为依托进行伪装。袁锋发了火:“这样自欺欺人的伪装,岂不成了对手的活靶子?”
为在官兵心中种下实战化的种子,袁锋带领全连开展百人转岗攻坚,破除重体能轻技能、重单兵轻协同、重基础轻战术等陈旧理念,研究探索出“个人自训、岗位强训、专业集训”的方法路子,培养出一批专业侦察骨干,坚实迈出转型第一步。
作为新时代侦察尖兵,如何有效提升侦察预警能力、加快融入体系作战“大棋局”,成为袁锋当时最关注的问题。为培养大家的体系思维,他利用高原驻训契机,邀请特战、炮兵等专业尖子讲解兵种知识,选派业务骨干到兄弟单位实习锻炼,熟悉战术运用原则和装备性能指标。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连队人人能够熟练操作单兵携行雷达、无人机等各类主战侦察装备,具备雷达侦察、无人机侦察等多种侦察本领。
一次实兵演练中,袁锋带领连队运用侦察无人机、夜视仪等多型设备,打通光学侦察、组网通链等各个环节,各侦察力量不再“单打独斗”,而是统筹使用、灵活编组,织起一张立体多维的侦察网。官兵精准引导远程火力打击,出色完成任务。
袁锋的带兵之路,永远充满激情。他善于用“敌情”点燃官兵的练兵热情,把官兵的心思精力引向训练场,培养他们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
去年,袁锋调整至教导队队长岗位。这个被认为是“手拿把攥”的岗位,却让袁锋心中十分忐忑。
随着部队调整改革,袁锋所在部队由单一步兵单位转型为涵盖多兵种、多专业的合成旅,许多专业岗位教学力量弱、底子薄,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作为“随营军校”,教导队担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从这里走出的队员承担着未来战斗力建设重任,“毕业生”质量直接关系单位长远发展。
“进来是块‘铁’,出去是块‘钢’。”上任之初,袁锋就定下“学战、研战、教战”的教学方针,结合自身高原驻训、特种比武等经历,带领各专业教员从实战出发更新各类教案课件数十份,研究攻关10余个教学难点,探索形成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一系列教学新路子。
随着年度预提指挥军士集训开始,袁锋的努力也初显成效。针对合成部队兵种多、专业多的特点,教导队专门抽组骨干力量成立专业教学小组,采取“小专业大集中”方式统一施教,有效解决以往专业技能集训难的问题。翻看队员的成绩档案,项项成绩都有进一步提升。
不久前,袁锋被评为陆军第六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表彰词介绍他,“一颗‘铁心’永向党,克服高原高寒恶劣天候,带领骨干长期坚守生命禁区,忠诚守卫祖国边疆;一副‘铁肩’敢担当,破解10余个重难点课目训练难题,革新多项训保器材。”
把荣誉当作起点的袁锋已经开始了新的冲锋,他勉励自己说:“身在战位,就要一心谋战思训,刻苦钻研新装备、研练新战法,努力培养更多能制胜未来战场的‘刀锋利刃’。”
马振 曹达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