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山海隔万里 相亲似近邻

发布时间:2024-12-21 15:42:06 来源: sp20241221

9月,正值南半球冬末春初。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候,当地正在下雨,潮湿微寒。

阿根廷胡胡伊省南部高查瑞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坐落着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光伏电站项目,也是我们此行采访的其中一站。这个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和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标建设,如今一期正常投产,二期开工建设。

前往高查瑞光伏电站的路景一瞥。人民网记者 唐嘉艺摄

前往高查瑞光伏电站的路景一瞥。人民网记者 唐嘉艺摄

从邻近的萨尔塔市出发前往高查瑞光伏电站,沿途多是盘山路,透过车窗,映入眼帘都是连绵山崖、荒芜戈壁。经过4个小时车程到达电站时,大家多少都有一些高原反应,一眼望过去,人人皆是面唇缺氧泛紫。目之所及的自然环境依旧恶劣,约100万块太阳能光伏板连片放置看不到边,不禁让人感叹,当初的建设施工究竟经历了何种困难?

高查瑞光伏电站次第排开的光伏板(局部)。人民网记者 张若涵摄

高查瑞光伏电站次第排开的光伏板(局部)。人民网记者 张若涵摄

艰难和辛苦自然有,现场的中企负责人几句话寥寥带过,更多的则是和我们说起项目带来的“好处”:对于企业,自然是拓宽了海外的发展;对于当地,则是结束了胡胡伊省从外省购电的历史,近1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

“给了我工作机会”“教会了我很多技能”“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留在本地了”,采访中,我们从当地员工口中了解到项目建设和运营给当地带来的其他改变:为方便运输基建材料,电站修建了平坦道路,便利了附近村子的出行;高峰期电站建设创造了约1500个就业岗位,附近的村民在经过培训后掌握了固定桩基和电池板安装的技能,有了稳定工作和收入。

高原的午后,阳光有些耀眼,映在当地员工的笑脸上让我花了眼。共建“一带一路”,如此鸿篇巨著,落到当地民众身上,大概就是说起生活向好时的灿烂笑容,如同此时的阳光,温暖耀眼。

十余天的采访中,我们走访了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的多家中企,深深感到,“造福当地、互惠共赢”是这些企业出海时秉持的共同理念。在带去资金、技术的同时,中企承接项目时创造的就业机会、开展的技能培训,也如“造血”般为当地培养了实用人才,既能长效反哺中企的需求,也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山海隔万里,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行程尾声,当我们熟练地用“Hola”(西语,意为“你好”)问好时,也能收获到当地民众说“你好”的中文回应,发音生涩但饱含热情。用对方的母语进行问候,这是我们表达友好和尊重的共同选择,简单而温暖。宏大如共建“一带一路”,亦是如此,平等,尊重,合作,共赢。

Hola,拉丁美洲!你好,中国!你好,“一带一路”!

(责编:乔业琼、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