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0 11:50:12 来源: sp20241210
政策的合力会增强经济回升的动力。“现在‘药方’已经有了。”还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政策进度问题,第二是政策力度问题。
——————————
中国经济三季度“成绩单”全球瞩目,世界期待从这个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寻求稳增长的信心,也期待从中窥见全球经济的新动向。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取得这样的经济增速尤为不易。
当下,中国正向全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冲刺”。随着国家加力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世界也看好中国增量政策的经济“牵引力”。
国民经济向好因素累积增多
前三季度,我国各行业生产供给稳定增长。其中,农业生产平稳发展,服务业持续恢复,工业成为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亮点。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GDP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对前三季度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贡献率接近四成。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好因素累积增多。”盛来运用“两个不变和一个变”来形容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突出特点:尽管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增长略有波动,但是从累计看,国民经济运行稳的总基调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的前提下,经济发展的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的大趋势没有变;9月份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出筑底企稳态势。
10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崇实书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表示,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这四大宏观指标判断,我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同时,这些指标和年初制定的全年经济增速5%左右的预期目标比较吻合,“我们认为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前三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前三季度增速略高于GDP增速。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以用来反映通胀的变化程度。前三季度,CPI比上年同期上涨0.3%,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今年,我国的外贸形势总体好于预期。盛来运指出,前三季度,出口增长6.2%,而且我国外汇储备又重新回到3.3万亿美元。
“这些为中国宏观经济保持韧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范志勇还关注到,多个指标显示宏观经济正在企稳。例如,虽然GDP平减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仍处于下行状态,但降幅在逐季收窄。“这是经济运行状况改善的一个较为积极的信号。”
事实上,中国经济环比增速实现了连续9个季度正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9%。
新动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最终要靠科技支撑,要靠新质生产力。盛来运分析,从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的前提下,质量也在提升,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
范志勇关注到,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不少结构性改善迹象,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包括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领域的增速远远超过制造业或宏观经济增速,这也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中国的创新投入也在持续增加。去年,我国研发投入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总量首次超过3.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这对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推动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6个百分点,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1%。范志勇认为,“这是我国经济结构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年,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又上升了1位。9月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在对全球130多个经济体的排名中,中国位居第11位。该报告还指出,中国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今年前7个月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6.16%,量子计算机等诸多领域还涌现了重大成果。
新产业也在加快成长。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前三季度增长11.3%,也明显高于服务业增速。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较快增长。
此外,新业态、新模式在加快形成、加快拓展。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全国网上零售额108930亿元,同比增长8.6%,网上零售额中的即时零售、直播带货,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魏琪嘉分析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成效非常明显,特别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涌现出很多新的增长点。
“我们对完成全年目标充满信心”
眼下,中国经济正值“冲刺”全年目标的关键阶段。
今年一、二、三季度我国GDP分别同比增长5.3%、4.7%、4.6%,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实现全年目标的压力仍然不小。尤其是,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变乱交织,风险挑战增多,国内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调整的“阵痛”正在释放。
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及时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9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对下一步经济工作重点作了整体部署,涉及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等内容。
“现在‘药方’已经有了。”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张斌表示,还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进度问题,能否快速把这些政策推出来很重要,因为实施逆周期政策对抗需求不足,是政策和时间的赛跑,越早越好,越快越好;第二个是政策力度问题,也是更重要的问题。他谈到,过去,相关部门已经推出了不少政策调整,但一直没有走出需求不足的局面,所以,还要综合考虑政策力度问题。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认为,从外部风险来看,美联储降息步伐出现了不确定性,同时美国总统选举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形势尤其是外贸形势的担忧。他建议,在房地产止跌回稳前,宏观政策取向要偏宽松,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宏观政策要起到保底作用。
房地产市场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点,多部门正接续发力提振楼市。9月24日,央行多“箭”齐发支持稳楼市,提出了引导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五项房地产金融新政。10月12日,财政部又提出,将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0月17日,五部门打出重磅“组合拳”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其中,最重磅的内容就是“两个增加”: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
当下,楼市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多项主要指标在收窄。10月以来,一线城市房地产主要指标全线回稳。
“房地产市场的出清可能是整个宏观经济转向的一个前提或者基础。”范志勇表示,需要尽快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市场化的机制使房地产市场出清。
在丁爽看来,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四季度经济出现反弹的可能性增加,全年实现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的概率在增加。
此外,丁爽还指出,“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还是要强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改善营商环境,激发民间投资和创新,同时,要更加侧重扩大消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而不是长期依赖刺激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表示,经济发展还是要靠市场。所以,要在政府启动大规模宽松政策和扩张政策的背景下,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要切实解决现在企业和市场面临的困难。
10月14日,国新办就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宣布齐发力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有力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有的国际机构因此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例如,几天前,高盛发布报告称,由于中国最近宣布了刺激计划以支撑经济增长,高盛上调了对中国GDP增速的预期,将中国2024年实际GDP增速预测值从4.7%上调至4.9%。
当前,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不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盛来运认为,政策的合力会增强经济回升的动力,“我们综合判断,四季度经济会延续9月份已经出现的企稳回升态势。我们对完成全年目标充满信心。”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