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8:32:23 来源: sp20241124
10月15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安徽两省考察。
正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节点,总书记此行传递出鲜明信号,为各级领导干部抓好改革落实、奋力实现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
【扎根人民、造福人民】
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先来到谷文昌纪念馆,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再到桐城市六尺巷,驻足细看清代名臣家风家训,了解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嘱咐“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于为民造福念兹在兹。
“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优先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人民心里有一本账,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一路上,总书记朴实的话字字千钧,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时刻站稳人民立场,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总书记曾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正确政绩观,关键在于党性修养。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这就要求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
【敢为人先、爱拼会赢】
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离不开一代代人敢闯敢试、锐意创新。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这份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鼓励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开拓创新——
听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称赞福建“历来富于改革创新精神”“是一个生机勃勃、勇立潮头的地方”;
在安徽合肥察看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激励科研工作者“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忆及当年到安徽调研包产到户的场景,称“看到了我们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强调“现在推进乡村振兴,也要积极探索,走在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敢为天下先是战胜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需要弘扬的品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非开拓创新无以成。面对前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唯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才能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创造经得起检验的新业绩。
【真抓实干、主动作为】
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和落实,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蓝图。全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举措、深入基层考察调研,要求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推动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此次在安徽,总书记叮嘱,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在福建,总书记强调“真抓实干”,要求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在闽皖两地,总书记都强调为基层减负。今年以来,不论是出席重要会议还是深入地方考察,总书记都对基层减负提出具体要求。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总书记频频强调为基层减负,就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减掉形式主义的桎梏,增添真抓实干的担当,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谋改革、促发展、办实事。
【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科技创新、生态治理、文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长期谋划、经久耕耘。
考察厦门时,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翻阅一本蓝色封皮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那是30多年前他牵头编制的一份着眼厦门未来15年发展的战略报告。直到今天,其中很多理念和举措仍在深化延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次赴安徽考察都聚焦科技创新。“每一次来都看到新的飞跃、新的发展”,变化的背后,是安徽持之以恒地推进科技创新。
时隔23年,总书记再次来到福建漳州东山岛澳角村,感慨道:“当时就觉得这个村子很有发展前途,现在发展得更好了。”正是遵循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理念,让澳角村从因海而困的风沙岛,蝶变为向海而兴的生态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这一为政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躬身践行。
当前,我们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新时代大潮中奋楫,更加需要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策划:张晓松
主笔:黄玥
视觉:谭谟晓、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