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0:29:03 来源: sp20241105
作者:郑娜
实控人抛出大额减持计划,公司股价第二天却意外翻红。1月16日,东方雨虹(002271.SZ)股价低开高走,截至发稿,报17.88元,涨0.39%。
1月13日,东方雨虹发布公告称,实控人李卫国将对公司股票进行减持,拟减持数量不超过503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预计将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进行。
以1月15日收盘价17.81元/股粗略计算,李卫国此次减持将套现约8.97亿元。不过,这笔大额资金并不会进入李卫国的口袋。
公告称,李卫国实施本次减持计划所得资金将用于履行持股计划兜底补足承诺。根据《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约定,李卫国为参与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资金提供托底保证。
根据上述约定,在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清算阶段,所有股票变现后,扣除相关费用并归还全部对外融资本息后,根据可分配给员工的最终金额所计算出的员工自有(自筹)资金年化收益率如低于8%,则由李卫国对员工自有资金本金兜底补足,并提供年化利率8%(单利)的补偿。
有市场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大股东为员工持股计划兜底的承诺较为常见,相当于是给员工参与增持提供一个保障,尤其近年来股市表现不佳,是增加员工信心的方式。
2021年,时值东方雨虹股价高歌猛进时期。2008年上市之初,东方雨虹发行价为17.33元/股,总市值约9.18亿元;至2021年3月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之时,其股价达到了约45元/的高位。在员工持股计划推进的过程中,东方雨虹股价触及了约64元/股的历史高点,总市值也达到约1600亿元。
东方雨虹在2021年4月底发布的认购结果显示,该次员工持股计划的实际参与对象1411人,员工自筹资金约13.77亿元。此后至6月下旬,全部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购买完成,买入均价约55.78元/股、投资总额27.6亿元。其中,员工自筹资金与融资资金的比例为1:1。
值得一提的是,员工持股计划还通过大宗交易受让了李卫国持有的约1500万股公司股票,成交均价为53.79元/股,涉及金额约8亿元。
在该次认购的资金中,员工自筹资金和融资资金为1:1。也即李卫国需要兜底的员工自有资金本金总额约为13.8亿元,再加上8%的补偿,合计约15亿元。但这不足以覆盖员工持股计划亏损。
事实上,员工持股计划完成后不久,东方雨虹的股价就震荡走低至今,从约60元/股的高位一路下行至当前的不足20元/股,跌去超6成,市值蒸发超千亿。
持续下行的股价使得员工持股计划面临巨额亏损。相较于2021年时员工持股计划买入时的成交均价,东方雨虹1月15日收盘价已经跌去超68%,员工持股计划浮亏超18亿元。
基于如此亏损,有自称东方雨虹前员工喊话李卫国履行当初的兜底承诺,退还本金。东方雨虹的员工持股计划事件才被推至聚光灯下。
若将视线放长来看,东方雨虹股价如此深度的调整,与下游的房地产行业近两年来的持续下行关系密切。
2012年之前,尽管已是防水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但彼时东方雨虹的主要客户为从事基建项目的企业,扩张速度较慢;2012年起,其战略重心由重点工程承包专业户转向地产开发商集中采购业务,前5大客户全部变成地产企业。2016年起,东方雨虹还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首选防水品牌。
2008年-2021年,东方雨虹营收和净利已连续14年正增长,总资产也从6.6亿元增长至约497亿元;市场占有率也在2021年时接近20%,稳居行业首位。
不过,与房地产行业越发深入的绑定,公司业绩受到的影响也越深刻。一方面,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规模房企暴雷、工程进度停滞,2021年以来,全国新开工住宅面积连续下降,对上游产品的需求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的结算周期相对较长,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资金挤占,应收账款持续攀高,存在减值风险。
尽管已观察到地产行业的风险,并拓展新业务,但在2022年,东方雨虹还是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降幅分别为2.26%、49.57%,影响因素之一即为下游需求疲软。
这一时期,东方雨虹的应收账款亦节节攀高,从2020的约61亿元,增长至2022年末的108.79亿元。截至2023年9月,东方雨虹应收账款已达151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超3成。
市场对此表现出了明显的担忧,许多投资者在公开交流平台上询问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在近期的一场机构调研中,该问题亦被提及。东方雨虹回应称,对存量应收账款会采取一系列手段加速收回;对于风险较高的客户,要求其提供足够的资产抵押;接下来会加快对现有抵押资产的变现处理。
同时,改善公司现金流和应收账款问题也被东方雨虹列为2024年工作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收不回本钱的生意不做,不赚钱的生意不做,不靠谱的客户不服务,主动放弃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大客户。
这些举措究竟能否让东方雨虹顺利突围尚待时间检验,但市场对高额应收账款问题的关注并非杞人忧天。这实际上已成为地产产业链上企业面临的一颗无法忽视的地雷。
早在2021年,“建筑装饰第一股”金螳螂就因地产客户暴雷,计提了巨额应收账款,导致当年亏损超49亿元。同期,身处地产产业链上的广田集团、宝鹰股份、全筑股份等企业均出现净利润大额亏损。
由于房地产行业未能得到有效修复,行业资金面持续紧张,市场对上下游企业的担忧并未降低。天风证券研报称,尽管地产链公司均对风险客户应收账款进行了大额减值计提,但若后续地产景气度仍无好转,不能排除部分此前低风险客户也变为高风险客户,进而使得减值计提超预期的可能。
事实上,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影响,建材板块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也弥漫着悲观情绪,股价持续下挫。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1年6月至今,建筑材料(申万)板块从超8500点跌至4600点左右,跌幅超45%。作为其中重要成份股的东方雨虹,股价同期也下跌了约7成。
据天风证券研报数据,2023年受地产基本面疲软影响,建材(中信)指数全年下跌 20.47%,跌幅大于沪深300的11.38%和上证指数的3.7%,收益率位于全部30个中信一级行业的27位,其中所有建材子板块均未能取得正收益。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