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5:36:38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泉州2月4日电 (吴冠标)“古建筑就是我们的根脉,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乡愁。”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蒋钦全,愿做“授业传道人”,向更多人展现闽南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一谈到闽南传统建筑,蒋钦全便滔滔不绝。在他眼中,闽南传统建筑的红砖白石、燕脊斯飞、雕饰彩绘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营造技艺充分体现着中华传统的宗法礼乐制度和人文精神,具有深刻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出生于福建泉州石雕世家的蒋钦全,是清代蜚声八闽的“蒋源成石铺”第六代传人。他13岁就在祖辈教导下学习石雕技艺,曾当过国营石雕厂的骨干工人,改革开放后更创办了自己的石雕厂。
蒋钦全在教徒弟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资料图) 黄翠兰 摄“以前练习打石头经常要打到手痛了才休息。”蒋钦全说,石雕是闽南传统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年少时打下的“童子功”,不仅激发了他对闽南传统建筑的兴趣,还为他后来深耕古建筑修缮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世纪九十年代,蒋钦全开始从石雕界“晋升”到古建筑界,先后师从张由芳、杜仙洲、罗哲文等名匠大师,潜心研习,直至精通各类古建筑营造技艺,尤其擅长仿古建筑营造和文物建筑修缮。
“那时正值泉州东街拓宽改造,我们就接下了复建‘豸绣承恩’坊的任务,要求在嵌入22块明清时代牌坊残构的前提下恢复原牌坊风貌。”虽已过去二十多年,蒋钦全对此次修复案例却记忆犹新。“复原石牌坊的技艺难度很大,需要对古代牌坊的形制、结构、艺术文化内涵等十分了解,为此我花费了大量时间查找资料、问老师傅确定修复方案,并寻找合适的旧构件做填充修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蒋钦全的努力下,古老的“豸绣承恩”牌坊得以重建,榫卯严丝合缝,古色古香,至今仍屹立于泉州南俊巷。此后二十余年间,他还主持修缮了泉州安平桥、崇武古城、杨阿苗故居、施琅故居等建筑,让独具特色的闽南传统建筑得以延续“生命”,留下历史的见证。
2018年,蒋钦全在指挥修缮泉州西街台魁巷金国粘氏古民居。(资料图) 张梓昌 摄此外,为了更好地展现闽南传统建筑的魅力,蒋钦全转战港澳台,甚至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及中东地区承建了一大批寺院、宫观、楼台亭阁、塔幢等建筑工程,备受好评。
“泉州的闽南传统建筑屋顶上是飞翘的燕尾脊,像是燕子归巢,而外出经商的闽南游子也会在旅居之地盖闽南传统建筑,以怀故土。”蒋钦全感慨道,闽南传统建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营造技艺应当代代传承下去。
202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古厝新声”新试点活动在泉州启动,选取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作为项目重点,以新视野探索文化遗产保护。
蒋钦全一直致力于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亲自授课并参与古建筑构件展示讲解等活动。他还在家乡建造了一座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通过实物实例展示和传授研习等多种手段进行技艺传承,将自己所学、所思、所研及数十年的经验编撰成《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供广大院校学子及建筑同行参考学习。
1月28日晚,蒋钦全在“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上讲述自己的学艺经历。 泉州广播电视台 供图在蒋钦全这里,没有什么传统技艺“不足为外人道”的规矩门槛,只有“班门勤练斧,立志赶公输”的师训。“我接下来还准备开设闽南传统建筑培训班,在更多年轻人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以后哪怕一千个人里有一个人能够从事这一行业,也是一种传承的体现。”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牢记自己是一名匠人,带着匠心去对待每一次创作,‘雕琢’每一个徒弟。”蒋钦全说,薪火相传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匠人”之路虽艰、虽远,但他会持续走下去。(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