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0:02:46 来源: sp20241116
亚醜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左上图: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右下图:秦陵彩绘铜车马一号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中学学生在体验修复兵马俑复制品。 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外景。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湖北省博物馆外景。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玉琮王。 图为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良渚博物院外景。 图为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如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体现在策展、讲解、社教、研究等方面。观众走进博物馆,从“看热闹”到“看门道”,还有赖于博物馆继续提升服务、完善体系。本版推出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报道,对话策展人、讲解员、研究者,探讨如何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与研究功能,让人们更好体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编 者
策 展
从文物到展览
经历了什么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杜鹏飞
策划一个展览,如同编写一出历史剧。要把丰富厚重的历史,用文物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来。
2023年10月至今年1月,由清华大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观众见面,向人们展现中华文明的基因和发展历程。该展览入围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终评项目。
策展的第一步是确定主题。中国是礼仪之邦。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对重礼仪、重礼乐的文化传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和团队经过深入研究,确定以“礼”为关键词,探寻中国“礼节”思想的缘起、传承与发展。
山东有600余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文物,如何遴选展品极具挑战性。我们几乎查阅了目前能找到的有关山东文物的所有图录,包括图书、考古报告、学术文章等,根据展览大纲,最初遴选出800多件文物。此后,我和团队分成4路,走访了山东各地市的近百家文博机构。最终,从文物的代表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综合考量,精心挑选出440件(组)文物呈现给观众,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69件,为观众呈现了从新石器中晚期到夏商周、两汉,唐宋至明清的山东古代文明脉络。
展览中,有许多文物难得一见。例如藏于淄博市博物馆的西汉矩形五钮龙纹铜镜,是目前发现的存世最大的古代铜镜,自1980年出土以来很少公开展出。开展后,每当看到观众欣喜的神情,我感觉团队付出的所有辛劳都很值得。
还有一些展品此前没有机会被太多人看到,展出后给观众带来新鲜体验。如滕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人面纹玉饰,小巧精致、造型独特,还被用作了展览海报的主视觉图像。
“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截至目前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为了帮助观众更好观展,我们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设了15场讲座和5次工作坊,讲座观众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展览与讲座、工作坊相辅相成,融研究与教育于一体,这正是博物馆独特作用的体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们推出的一个个展览,连缀起来,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一根主线串联其中,那就是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
讲 解
从展品到讲述
让观众了解什么
湖北省博物馆双语讲解员 胡 昊
我是一名95后,选择讲解员这个职业,和我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我父亲是一名收藏爱好者,耳濡目染,我对历史和文物一直很感兴趣。读本科时我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2021年,我回到家乡湖北武汉,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一名双语讲解员。
入职后,我经历了3个多月的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基础知识及馆藏文物介绍等,均由馆内专家学者授课。和我想象中不同,讲解工作远不只“动动嘴”那么简单。
作为中英双语讲解员,我不仅要熟悉文物本身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以曾侯乙编钟为例,编钟主人曾侯乙生活在战国时期,但大多数外国游客不太了解这一历史时期,因此,在讲解中,我会进一步介绍,告诉他们这大致相当于西方罗马共和国时期。类似的“文化参照物”,可以很快拉近参观者与文物间的距离。
做好讲解工作,功夫要用在平时。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专业书籍,观看中外考古纪录片等,丰富知识储备。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就去请教馆内专家,确保讲解内容准确。我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了一个中英文资料库,现在已经积累了几十万字。
参观者对我讲解的内容产生了共鸣,这是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曾侯乙展厅内有个铜炉盘,出土时,炉内存有木炭,盘内有鲫鱼骨。给外国游客讲解时,这条“烤鱼”几乎每次都会引起热烈的讨论。一次,一名留学生告诉我,在他的家乡,家庭聚会时也常常烤鱼烤肉,每次盘子里也都会留下完整的鱼脊骨。那一刻,我从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他对美食的热爱、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
我逐渐意识到,通过讲解,展柜里的文物不再是隔着玻璃的陌生器物,而是亲切可感、富有温度,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好的讲解,就是要帮助参观者跨越文化背景的差异,激发共通的情感价值。
随着到博物馆参观人数的逐步攀升,每到假期,馆内熙熙攘攘,讲解服务也供不应求。于是,博物馆组建了一支有近30名青年讲解员的团队,其中一半以上是90后;馆内还配置了语音导览、增强现实导览眼镜等设备,帮助游客沉浸式看展。
讲解是一项学无止境的工作。讲解员要与时俱进,拥抱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充实自己,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参观体验。
(本报记者强郁文采访整理)
教 育
从知识到体验
能感受什么
本报记者 张丹华
“文物修复师修复兵马俑,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位于陕西西安市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游客服务大厅(中心)研学活动室里,该院社会教育部一级讲解员王金子一边播放图片,一边耐心地向来自渭南市合阳县路井镇中学八年级的同学介绍兵马俑修复过程。
“我是秦俑修复师——学修兵马俑”是这家博物院的特色教育活动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兵马俑的发掘与修复介绍、讨论互动环节以及动手修复体验。“我们有46项研学活动,这项‘点单率’常年稳居榜首,被评为陕西省博物馆优秀教育案例一等奖和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博物馆研学旅游特色项目。”王金子说。
仔细了解文物修复知识后,同学们戴上口罩、手套,化身“文物医生”,动手修复小兵马俑复制品。
学生殷羽彤跃跃欲试。她打开材料包,首先按陶俑的部位将残破陶片摆好并拍照,再对每个残片分别照相,就完成了第一步“挂号”。“老师刚刚讲了,接下来要从下往上,先选大的拼。”殷羽彤说。
同学们兴致勃勃,大约半小时后,小兵马俑纷纷拼成。之后,他们带着自己的成果来到研学活动的第二站——兵马俑遗址展厅。王金子从展出的文物出发,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从1999年至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经与百余所学校签订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协议,每年免费接待学生团体超过20万人,让广大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对象的不同,我们策划教育活动时会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社会教育部主任农茜介绍。比如“我是秦俑修复师——学修兵马俑”“我是秦俑发型师——学编秦发髻”等活动,所涉及的文化知识较为浅显易懂,参与感、趣味性强,深受小朋友喜爱。“学写秦小篆”“精品自秦出——透过3D识车轮”等活动比较适合中学生,针对大学生的活动则多以专家讲座为主,内容设计更加深入。
“博物馆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文物教育资源,这是博物馆开展‘寓教于乐’活动所独有的优势。挖掘和利用院藏特色设计研学项目,既能有效规避教育活动同质化,又能做到趣味性和专业性相平衡,让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农茜说。
研 究
从考古成果到展出
要“翻译”什么
本报记者 顾 春
“从考古发现到保护进步、展览变化、宣传传播,用4个板块讲良渚。”
“增加设计,加入文化遗产基础知识点的普及。”
“通过遗产的罗列,展示国内外对遗址遗产保护的变化。”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办公室里,围绕即将举办的“申遗成功5周年展”,各部门正展开热烈讨论。每次办展前,这样的讨论都会反复进行。
“良渚博物院主要是展示良渚文化。在博物馆里做研究跟高校、研究所不一样,更像是做‘翻译’,把枯燥的考古过程、晦涩的专业名词‘翻译’成大众能看懂、感兴趣的展示,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日常展览。”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说。
徐天进用考古发掘报告举例,“大众很难理解专业术语,由博物院把考古报告转化成展览,观众才容易看懂。”
为何考古报告还要“翻译”?“比如我们撰写过一篇文章,是分析推测考古发掘出的玉器、罐子上的一些图案、文字而得到的结论。但考古报告是客观反映发掘情况的,是一个科学的数据库,只能规范描述文物多大尺寸、从哪里出土、图案是怎么画的等信息。解读不能放在报告里,只能进行‘再翻译’,从而为大众所知。”徐天进说。
要让观众了解研究成果,博物馆研究人员首先要研读考古报告,吃透报告。例如最近的“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展览,围绕“良渚的衣食住行”展开,从介绍良渚时期的大漆使用开始,系统介绍古代漆器的起源、发展、成熟。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展览背后,是博物馆研究人员对考古成果的钻研和梳理。
“展出和研究是表里关系。认知程度决定了展出的高度,只有研究透彻,才能更好转化。”徐天进说,良渚博物院的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断钻研,探索如何把良渚的历史和文化讲得更明白、更深入。例如,对一件器物,可以从材料角度、功能角度、跟社会的关系角度等进行认识,但展览的空间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通过一次次展览向观众呈现其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这个工作几乎是无止境的。”徐天进说。
在策划展览的同时,良渚博物院还出版科普丛书。《良良的古城世界》系列绘本,现在已经出版到第六本,今年还推出了盲文版。“除了专业知识,如何让展出更精彩,也是我们的研究内容。”徐天进介绍,良渚博物院将一些展柜高度做低,让孩子够得着、看得清。大部分展柜前增加了一圈边沿,观众可以倚靠,缓解劳累,也能更舒适地欣赏展品。
今年春节假期期间
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
同比增长98.6%
其中,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四川、陕西8省份博物馆接待游客均超过300万人次
数据来源:国家文物局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7日 14 版)
(责编:李依环、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