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52,这个行政区划代码不一般

发布时间:2024-11-24 01:21:11 来源: sp20241124

  焦点访谈丨310052,这个行政区划代码不一般

  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安徽,这片35.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三省一市地域相邻、文脉相通。这里通江达海、市场相连,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如何把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这是新时代赋予三省一市必达的使命。近五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推进制度创新。

  6月5日这天,刘群星和同事来到工地,了解方厅水院的建设进展。自从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任职以来,他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项目展开。

  方厅水院是示范区的核心项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于2019年11月正式成立,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总面积2413平方公里,定位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副部长 刘群星:在这里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的示范区,就是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一块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在试验田里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起闯,有些制度还要改。有了这样的鼓励我们的工作才有了更多的底气和更强的动力,才有了后来方厅水院的落地。

  方厅水院从2023年5月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将于明年完工。从空中俯瞰,上海、江苏、浙江的交界线在太浦河汇于一点,它被称为“长三角原点”,方厅水院就坐落在这个原点上。它像一座四合院,在四个角分别设置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主题展示空间。建成后,方厅水院既能承担国际论坛与会展等核心功能,又是一个面向三地居民的大公园。刘群星告诉记者,从事住建工作这么多年,方厅水院是最特别的一个项目。

  刘群星:一般项目在建设地址上会写上明确的道路名称、门牌号码,但是方厅水院这个项目建设地址写的是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行政边界交汇点,正是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方厅水院的前期立项和审查、审批以及后期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方厅水院是全国首个跨两省一市的建筑工程,按照传统流程,项目需要根据省界一拆为三,由三地分别审批。而各地的审批标准、要件、时间都存在差异,针对一个审批事项,建设单位要准备三套不一样的材料,跑三个窗口,办三套手续。

  尽管明确了示范区可以先行先试,但对于这样的跨域项目如何操作,没有经验借鉴,工作人员也感到无从下手。突破,就从方厅水院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批开始,如何统一各方意见就成了唐咏他们的工作。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主管 唐咏:当时要求大家共同来推进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大家争议点就很多,我们一直说依靠土办法,就是说破嘴、跑断腿,去推进两区一县的工作。三年来,粗略估计,不算跑到部门进行沟通的,只是召集三地开会或者两地开会大概有100次。

  刘群星:我以前的工作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按照既有的规则推进项目建设。现在的工作更多的是要在现有制度下,找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发力点。如果在这里我们还不能干出一番事业、把一些点进行突破,我们觉得在其他区域有可能会遇到更多难度,这件事情就有可能干不出来。在这样的舞台上,我们一定要把一块一块的硬骨头啃下来。

  经过几个月的协调沟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下,由执委会牵头,方厅水院项目最终采用跨域一体化审批模式,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赋权给上海市青浦区,由青浦区牵头实施项目信息报送、招标及一体化方案审批。根据《合作协议》,各方同意以方厅水院项目为试点,探索示范区跨域项目审批和监管新模式。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部部长 朱正伟:我们现有的国家投资项目审批体制都是垂直的,没有横向的,我们实际上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就是横向的这一块是不是可以打通,某种意义上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或者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

  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示范区投资项目的“行政区划代码”为310052,分开来看,310是上海的区划代码,052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门代码,组合在一起,意味着示范区内跨域项目不用再由三地分别申报立项,可以实现一体化审批。

  朱正伟:这一块实际上跟国家争取的是省级授权,不是国家授权,由示范区执委会来进行统一立项审批。通过执委会层面,一次性审批到位,极大提高了我们的行政效率,降低了制度成本。

  进行整体立项并确定统一固定投资代码后,三地部门创新优化审批模式,由原来一个事项“三个文件三个章”优化为“一个文件一个章”,让跨域项目审批缩短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而在监管环节,三地建设监管部门成立方厅水院项目联合监管工作组,共同负责施工联合监管工作。

  方厅水院的成功经验迅速推广到示范区其他跨域项目,五年来,示范区已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2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卢刚:在示范区跨域项目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过程中,需要以改革的思维,通过一体化制度创新为跨域项目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路径,保障一体化发展。

  在方厅水院项目之后,示范区的跨域项目推进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部就负责跨域项目的审批,这天,他们正研究如何推进21路跨太浦河桥工程的立项审批。

  示范区执委会驻地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40多名工作人员都来自于两省一市并各占三分之一。朱正伟在江苏读书,早年工作在浙江,后来来到上海,从青浦区发改委到示范区执委会,对朱正伟来说,工作的地理位置变化不大,但工作内涵和思路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来自的地方不同,工作方法各异,在工作中就需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朱正伟:各地都有各地的风格,非常不一样。上海干部非常精细,也非常规范,会有一些制度性的东西;江苏敢闯敢干;浙江有很多创新的一些做法。大家在一起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可以取长补短,各扬所长。

  取长补短,各扬所长,在示范区这块一体化发展试验田里,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走上元荡慢行桥,不论是东边的上海青浦,还是西边的江苏吴江,都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

  元荡湖岸线全长23公里,分属江苏吴江和上海青浦,因行政归属不同,两地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责任划分不明晰等问题。同样的情况在太浦河也存在着,全长近58公里的太浦河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河流,流经苏州吴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三地。对上游的吴江来说,它是重要的泄洪通道,过去对水质要求不高;但对下游的青浦来说,又将其定位为饮用水源。不同的功能定位,带来不同的监测和管护标准。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高级主管 施项:以前没有执委会,大家是散的。示范区成立以后,执委会发挥了很大的功能,把所有的标准进行统一,上下都能衔接起来。

  从“各不管”到“一起管”,三地突破地域限制,共同推动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沿河景观各项建设,其中通过示范区首创的“联合河湖长制”,推动包括太浦河、元荡湖在内的47个跨界水体协同共治,目前已经任命了300多名联合河湖长。

  生态“颜值”提升了,也倍增了经济“价值”。一家营地凭借其贴近自然的环境和新颖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体验,周边的生态旅游、水上项目、民宿等也发展迅速。在元荡桥上,每天都有人过来锻炼游览,“跨省串门”。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底色,不是简单的4个1相加,而是要下好“一盘棋”,构建“一个圈”,织密“一张网”,连成“一条链”,绘就“一幅图”。制度创新结硕果。三省一市分工合作、各展所长,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唱出了时代强音。面向未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正扎实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新篇章。

  编辑丨蒋薇薇 盛瑾瑜 胡祎玮

  摄像丨郭恩友 成奕霖 罗安敏 杨敦煌

  剪辑丨张文庆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