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5:29:21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2月5日电 最高检第五检察厅厅长侯亚辉在2月5日开展的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中透露,截至2023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减假暂”案件27万余人,从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1.7%到同比上升28.5%,提出纠正意见1.6万余件,既监督防止“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乱作为”,又监督防止该减不减、该放不放等“不作为”。
一是加强制度供给。积极推动制发“两高两部”《关于依法推进假释制度适用的指导意见》和“两高三部一委”《关于进一步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联合最高法、司法部举办“减假暂”同堂培训班,系统解读新出台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共同研讨“减假暂”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减假暂”案件办理能力水平。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联合最高法、司法部开展专项检查,督导“减假暂”规范性文件落实。
二是引领示范推动。最高检向司法部通报“减假暂”办案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列入最高检与司法部重点会商事项。直接组织专门巡回检察,把监督防范被监管人死亡与“减假暂”监督结合起来,紧盯重点地区、重点监狱,会同监狱管理部门督促整改,切实保障被监管人合法权益。首次以假释监督为主题制发最高检第四十九批指导性案例,为各地监督办案提供参考借鉴。
三是强化实质审查。全面审查刑罚执行机关报送的材料,既审查罪犯劳动改造、监管改造等客观方面的表现,又审查罪犯思想改造等主观方面的表现,重点审查岗位调整、计分考核、立功奖励、病情鉴定、违规惩戒等关键环节。针对监狱提请减刑、假释的案件具有数量大、“潮汐式”等特点,鼓励各地研发应用大数据监督模型,进行碰撞比对和辅助判断,及时发现刑罚变更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书面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向监狱反馈,提升审查效率。
四是加大听证适用。办理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减假暂”案件时,按照规定组织听证,邀请相关单位或领域的代表参与,把办案过程“晒”出来,让公平正义可见可感,有效防范暗箱操作。对于既符合减刑条件又符合假释条件,或者对于“没有再犯罪危险”等主观性较强的司法判断意见,以及是否符合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等专业性较强的医疗诊断意见,邀请律师、专家参与提供专业意见,助力依法作出客观全面评价。2023年,最高检带头直接组织暂予监外执行案件检察听证3件,以上率下推动“减假暂”适用达到科学合理水平。
侯亚辉表示,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在最高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检察侦查和刑事执行检察工作中聚焦监督本职,持续破题深化,勇于担当作为,为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