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海峡的风追逐电影梦

发布时间:2024-11-18 19:36:38 来源: sp20241118

  两岸青年创作者在IM影展上合影。   主办方供图

  青年创作者在平潭拍摄短片。

  IM影展为青年创作者举办的“大师班”。

  夏末初秋的福建平潭岛,有海风,有沙滩,有音乐,更有电影。9月12日至14日,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以下简称“IM影展”)在这里举办。线下久违的两岸青年影人带着作品相聚平潭,参加展映,聆听大师课,对接创投平台,打开了“追风”“追影”“追梦”的IM模式。

  为两岸青年影人提供交流平台

  IM影展是由福建省电影局、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办,以扶持全球高校青年影视创作力量为目标的专业影像节展。IM是“In Moments”的缩写,意为“从这一刻起”。

  本届IM影展共收到来自全球331所高校的1849部作品,征片数量创下2020年举办以来的三届之最,其中88.6%的主创群体为95后新生代电影人。50部入围作品中,有41部剧情片、9部非剧情片,27部为导演首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入围作品中有15部来自宝岛台湾,10余位台湾青年创作者来到影展现场。

  来自台湾的85后陈秋甫是第二次有作品参加IM影展。由她担任制片人的《带妈妈出去玩》在第一届影展时拿下了最佳影片。这一次,她担任导演编剧的《阿月与阿英》再次入围主竞赛单元。

  陈秋甫本科在台湾大学读药学专业,从30岁开始转行学习影视制作,《阿月与阿英》是她再次回到校园,在台湾艺术大学念书后拍摄的第一个剧情短片。与《带妈妈出去玩》一样,《阿月与阿英》的故事主人公是老人,取材自陈秋甫的母亲与外婆,呈现的是当下高龄化社会“老老相顾”的常态。

  刚毕业于台湾世新大学的90后导演陈培凯此次带来作品《大年初二》,灵感来源于外公过世后的第一个大年初二,20年不曾变过的行程和传统,因每个人心境的变化而悄然改变。短片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细腻情感与世俗生活的日常样貌进行了描摹。

  “IM影展走到第三届,无论是题材还是地区,涉猎的范围越来越广,很难整体去做一个评价,但这也正是令人高兴的一点,因为它呈现了当下年轻创作者色彩缤纷的创作状态。”本届IM影展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导演王小帅表示。不过王小帅也发现,在入围作品中,忽略口音、地名等“硬性条件”,他依然可以分辨出导演是来自台湾还是大陆。

  “台湾导演的本土文化气息很清晰,大陆导演的作品可能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家乡背景,而海外导演的作品异域化风格就更为明显。”王小帅说,“这几种趋势没有长短优劣之分,如果一直都是乡土风格,观众可能会审美疲劳;而如果一直关心外面的世界,也可以转身来看看家乡的现实,大家可以互相学习。”

  助力更多青年影人成长

  为青年创作者成长保驾护航,持续致力于让更多人被“看见”,是IM影展一直以来的坚持。

  据IM影展组委会统计,前两届入围IM影展的100位青年导演,在之后又入围或获得了487个国内外电影节展的奖项。例如第二届IM影展获奖作品《三只蚂蚁》,获得了2022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十佳短片奖;凭《未竟人生》获得第二届IM影展的麒麟新锐非剧情短片后,导演陈昱璁又在第47届学生奥斯卡纪录片单元获得金奖。

  本届IM影展同样在资金、经验、资源等方面为青年创作者“铺路架桥”:影展扶持资金合计约280万元人民币,主竞赛单元“麒麟最佳影片”奖金为30万元人民币,依然是全球短片类影展中的“顶配”;影展还举办了大师班、公开课、映后谈、影视产业论坛等20多项子活动,王小帅、马可·穆勒、谢飞、李睿珺、耿军、阿美、陈玲珍等国内外资深影视前辈,与青年影人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

  在电影大师班上,被誉为“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的国际策展人、影评人、制片人马可·穆勒打开了青年影像创作的多维世界。在他看来,学电影最重要的是多看电影,通过另外一个人的眼睛去看世界。

  在影视产业论坛上,知名导演、电影教育家谢飞与青年创作者分享自己对人才培养的思考:“未来电影将与技术深度融合,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也会打破界限,电影产业需要培养适应多元需求的融媒体人才。青年人应该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为了让青年创作者与产业实现对接,本届影展的“生生不息”成长计划首次增加提案大会版块。入围的11个“进行中”项目在接受多位业界导师指导后,直接面对来自华夏影视、华策影视、横店影视、阿里影业、B站、抖音等电影制作发行机构组成的决策人团队,多家机构为心仪项目设立扶持奖项。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姜柏廷带着《小径分岔的花园》斩获该计划优选提案奖项,《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他获得上一届影展“麒麟优秀短片”奖短片延伸出来的长片项目。“从短片到长片,IM影展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姜柏廷说,“这个奖项将给自己的长片计划带来很大的支持,期待未来能带着长片在平潭与大家相见。”

  共同推动两岸影视产业发展与融合

  从首届IM影展落地平潭开始,“IM”便成为平潭新的标签,它代表着年轻、先锋、活力。从首届的“每一朵浪花都去向岛屿”,到第二届的“向着海风,野蛮生长”,再到第三届的“风大又怎样”,IM影展赋予平潭新的精神气质。

  作为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也正成为两岸青年电影人的光影“梦工厂”。近年来,平潭先后出台多项具有对台特色并突出扶持两岸高校学生、青年影视人才的影视政策;先后投资8.3亿元,建成台湾风情影视基地,为两岸青年影视人才提供摄影棚免费、基地住宿优惠等系列措施。

  “受平潭影视产业政策以及自然人文资源的吸引,我正在筹拍平潭首部纪录片《岚岛秘境》。前期在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项目审批时效缩短了一个多月,不久前顺利拿到了拍摄许可证,推动了拍摄计划提速。”来自平潭真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青年导演柳涛说。

  截至目前,在平潭注册的影视企业达210家,包含影视拍摄、制作、发行、院线、演员经纪等上下游产业链,已有98部影视作品在平潭取景拍摄。

  “平潭作为全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承担着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特殊使命。区位优势独特的平潭,选择从影视产业入手,带来更为丰富的造梦空间。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以独特的眼光挖掘平潭之美、中国之美。”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训明表示。

  据了解,以第三届IM影展为契机,平潭还在进一步谋划建立两岸青年影视人才库。国内已有13所高校在此设立“学生创作基地”,探索高校影视教育与平潭影视产业合作发展新路径。

  “平潭IM的氛围很好,我们在这里可以与大陆同行面对面交流,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收获本届影展“麒麟优秀短片”奖项的台湾艺术大学青年导演张庄敬说。他期待两岸青年影人今后能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影视产业发展与融合。

  “通过IM,通过平潭,两岸乃至全球的青年影人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又可以寻觅合作机遇。”王小帅说,“大家走动起来,未来华语电影才能更上一层楼。”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