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10:41:22 来源: sp20241101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3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因此,“一带一路”是真正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其中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设施联通是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重要支撑,而民心相通则是社会根基。没有民心相通这个根基,其他四通很难行稳致远。
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交流为共建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合力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既促进共建国家教育的普及公平优质发展,又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十年,成就显著,未来可期。
绘就教育合作
“大写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为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6年教育部制订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和区域教育发展做了总体部署,提出与共建国家一起致力于民心相通、培养人才和教育发展等三大任务,重点推进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以及丝路合作机制三个重点合作领域,特别强调教育政策、合作渠道、语言、民心、学位学历标准等五个相通,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师资培训推进计划、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教育援助计划等五个计划,建立“丝绸之路”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和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中阿合作论坛、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等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开展务实教育合作交流。
绘制教育合作
“工笔画”
十年来,在教育部的总体布局下,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合作聚焦三大重点领域、五大计划以及机制平台建设,促进了民心相通、人才培养和共建国家教育的共同发展。
在教育互联互通方面,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堪为典范。中国与东盟全体成员国签署了《双边教育交流合作协议》,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五国签署了《双边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促进了教育政策的沟通与学位学历认证标准的联通。在语言互通上,不仅国内的外国语大学广泛开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语言专业,而且在出国留学资助上,国家留学基金委专设区域外语项目,助力“一带一路”语言先行,填补了一大批已建交但国内不能培养的空白语种,包括迪维希语、绍纳语、塔吉克语、汤加语、马耳他语、加泰罗尼亚语、萨摩亚语、乌兹别克语、祖鲁语、亚美尼亚语、提格雷尼亚语、科摩罗语、格鲁吉亚语、库尔德语等。我国在各高校设立了42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和411个备案中心,“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区域全覆盖,加强了与对象国合作开展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研究。
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上,我国积极推进五大“丝绸之路”教育合作计划,成效显著。中国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45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地方省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高校、科研机构也面向共建国家设立了奖学金,支持留学生学习“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支持的基础建设、互联互通和经济贸易等相关专业,为“一带一路”共建各国公路交通、铁路建设、能源安全、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培养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
中国院校在132个共建国家办有313所孔子学院、315所孔子课堂;“汉语桥”夏令营项目累计邀请100余个共建国家近5万名青少年来华访学,支持143个共建国家10万名中文爱好者线上学习中文、体验中国文化。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续7年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及相关活动;合作设立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资助计划,已资助24个青年学者研究项目。
中国院校与亚非欧三大洲的20多个共建国家院校合作建设一批鲁班工坊。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已为26个共建国家培养了近200名和平利用核能相关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共建国家还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示范带动作用,深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
在师资培训推进上,我教育部和各高校都投身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文教师和其他老师的培养工作。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依托“专家赴外培训”和“来华研修项目”,为东南亚各国大中小学本土中文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国内高校如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院校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国外许多孔子学院则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为本土中文教师提供短期师资培训或长期学历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上海)不仅为英国和发展中国家编写出版了英语版《上海数学》《分享数学》教材,而且还依靠远程信息技术,为坦桑尼亚、苏丹、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开展了师范教育能力建设。
推动教育合作
“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合作也要高质量发展。第一,建议教育部成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办公室统筹协调我国与共建国家和区域教育合作,加强三大任务、五大计划以及高层次磋商机制与多边双边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第二,在互联互通的“五通”上要进一步推进与共建国家教育政策的沟通、合作渠道的畅通以及民心的相通,重点加强与南亚、西亚的教育政策的对接,增加合作渠道,促进更广泛的民心相通。第三,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五大计划”上,要加强合作办学计划、联合培养计划、师资培训计划、教育援助计划的推进,鼓励支持更多的大中小学校到共建国家办学,重视中文、数学和科学教师的培训,实现教育援助从校舍设备的援助向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材的传播推广转变。第四,要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机制和平台的建设,提升与共建国家教育交流合作的内涵、层次和水平,把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合作进一步做深做实,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作者:李盛兵,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