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 政策工具密集落地

发布时间:2024-11-16 14:54:12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网 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联合中国科技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和推动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要素密集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要求提升金融支持强度和水平,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大辖区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

  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今年以来相关政策工具密集落地。此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科技资源集聚的地区,规范建设科技金融专业或特色分支机构,专注做好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

  中国央行着力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让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0%。“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4.5%。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短缺、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多重挑战。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资金期限长、来源稳,高度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的资金需要,可加大对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相关创新企业的投资力度。

  今年8月,中国人寿与天津大学先进碳与能源材料实验室签署实验室一切险保单。据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内此前在实验室安全方面尚无针对性的保障服务,一切险产品打破了传统责任险应用场景壁垒,突破了保险产品限定承保范围,实现了全场景、全风险单位承保,弥补了实验室与科研机构的风险管理短板。

  这是金融机构持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供给的缩影。针对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实际需求,金融机构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

  支持科技创新还要敢为人先。在上海的东南角,滩涂上长出来的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于2024年8月20日迎来五周岁生日,而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临港集团”)作为临港产业区的开发主体正式揭牌成立,就此与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深深连接在了一起。

  “我们要让园区成为‘长企业’的地方,而不只做收租的房东。”作为以园区开发、配套服务和相关产业投资为主业的大型开发主体,临港集团致力于为园区内企业谋发展。而如何用金融力量撬动社会资源流动,为临港新片区建设“拉满”金融动力,也是农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负责人金莲明最关心的问题。

  在金莲明的带领下,农行上海新片区分行深入了解园区经营发展动态,成功对接集团各园区落户科创公司,为支持建造国内首座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自动化晶圆制造中心项目,向企业发放2.25亿元项目贷款,以金融“活水”助力解决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问题;提供9.65亿元授信,助力世界首条3万升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生产线落地临港,该条生产线规模属世界首创,反应器单罐体积世界第一,填补了我国生物药产业化过程中的核心设备与关键技术空白……

  一个个重点项目接续落地,截至目前,农行上海新片区分行已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授信超30亿元。

  支持科技创新还需要资本市场。北交所是我国最年轻的证券交易所,在今年9月刚迎来3周岁生日。自设立以来,北交所锚定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目标,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据悉,北交所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上市发展。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八成以上投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超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9家公司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认证,16家公司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据介绍,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部分创新型公司在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部分企业专注产品创新,在半导体等领域荣获单项冠军,发挥了稳链补链强链的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认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要把握科技创新规律,理解“过犹不及”。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资金不够或者投机等现象,“过犹不及”的产生是科技自身的规律。要特别强调科技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基本规律。此外,要有一定的容错机制。微观层面要允许投资失败,宏观层面要容忍波动与泡沫。(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