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评“无主谣言”之二:是谁在批量炮制?

发布时间:2024-11-23 18:38:14 来源: sp20241123

狗血的剧情毁三观,露骨的言论搞对立,错位的导向引骂战……以“白眼狼女大学生”等为噱头所炮制的“无主谣言”,引得评论区里骂战连连,事实真伪却没人关心,这无形中改变着很多人对人性的判断,拉低了社会文明程度。

“无主谣言”,何以大行其道、甚嚣尘上?归根结底,还是图的一个“利”字。“无主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笃定“网络就是商品,流量就是金钱”,自以为掌握了网络时代的致富密码,在性别对立、家庭矛盾、职业痛点上做文章、编故事、写脚本,把东拼西凑的奇闻轶事当做“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把广大网友朴素的正义感视为“随意收割的韭菜”。

不得不承认,相比以往的网络谣言,“无主谣言”在手段和技法上更显“高明”。即便被有心人戳穿,一句“网友投稿”就能轻易甩锅。可以说,信口雌黄、张口就来的桥段,几乎“完美”地绕过针对网络谣言的筛查和辟谣机制,钻了监管和法律的空子,简直一本万利。

识破这些混淆视听的拙劣手法并不难,难的是斩断整个利益链条。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事实上,不管是“无主谣言”的炮制者还是传播者,要的就是这份“不经意的投入”,迎合了一部分人的窥私心理,在网络戾气中消解了信任。从编造到演绎,从加工到发布……谣言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在搅动的浑水里“分一杯羹”。只要能折腾出“人气”,根本不在乎什么道德伦理、公序良俗。

病态的流量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造谣者其心可诛,一些短视频传播平台也难辞其咎。导向上的漠视,利益上的纠葛,监管上的乏力,也给“无主谣言”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温床。面对手段狡猾、躲避监管的“无主谣言”,作为网络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人,平台责任重大,关口一旦失位失守,结果必然是不良内容的井喷、价值导向的偏离。网络平台运营方有必要保持清醒:一时的热闹只是假象,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长远之计。

“流量至上”的思维,任何时候都必须让位于“真相至上”“内容至上”的责任。谁罔顾传播规律、触犯舆论法则,谁必将受到流量的反噬,在人人喊打中摔得鼻青脸肿。

相关阅读:

人民网三评“无主谣言”之一:挑战认知,蛊惑人心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