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1:34:47 来源: sp20241105
“他认为当下如果赤裸裸地一事一结容易暴露,也容易把人吓跑,要转而感情投资、长线投资,让对方不觉危险,而是感到快乐。”1月9日晚播出的反腐大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第四集《一体推进“三不腐”》中,曝光了不法商人围猎领导干部的细节。商人刘琦的这番行贿“心得”,尤其引人深思。
反腐败高压态势下,受贿渠道在隐形变异,商人围猎手段也在隐形变异。当送钱送物显得过于直白,存在暴露风险的时候,那些隐而不显的新花招,就有了“用武之地”。这正是“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用意所在。而对这类行贿新手段,尤需保持足够警惕,及时亮剑。
片中曝出的刘琦案例,正是这类行贿者的代表。与“把钱送到办公室”不同,刘琦为了傍上范一飞(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这棵大树,可谓费尽心机。
他把公司的部分股票以签协议转让的方式,“卖”给范一飞的弟弟;范一飞爱好音乐,刘琦就送上高级音响、请听音乐会;范一飞爱吃什么,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刘琦就针对性陪吃陪聊。甚至,范一飞生病住院,刘琦都每天贴身陪护。
就这样,在陪吃陪聊陪护的持续感情投资下,刘琦逐渐走进了范一飞的朋友圈、生活圈,不仅“办成很多事情”,还拉拢腐蚀更多领导干部为己所用。
这种行贿方式,不只其外在形式具有隐蔽性,长期的“投其所好”,也让行贿对象在体会“交往过程中的快乐”时,容易放松警惕,混淆公私边界。心理防线一旦失守,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就成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
这也提醒,当行贿的载体,演变为某种长时间的场景陪伴时,公职人员尤其要加强自我行为约束;面对行贿者打感情牌等种种套路,更要守住原则底线。
说到底,行贿者不走正路,动再多的歪心思,到头来也终将行之不远。刘琦案例,也是对此类人员的一记警示。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