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

发布时间:2024-11-24 11:12:28 来源: sp20241124

  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

  ——写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国纪平

  多彩深秋时节,黄浦江畔再迎世界级经贸盛会,奏响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华彩乐章。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进博会这一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创举,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5年来,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从世界500强到新锐企业,一个个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进博故事”,一次次互惠互利、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汇聚起共迎挑战、共同发展的宝贵合力。

  5年来,扎根中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愈加凸显。“不一般”的进博会见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郑重宣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第六届进博会将又一次见证: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一个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中国,一个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中国,一个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的中国,一个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的中国,将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一)

  一个多月来,从外高桥码头、浦东国际机场到“中欧班列—进博号”,大量进博展品源源不断运至上海,整装待“展”。

  进博如约而至,开放续写精彩——

  今年进博会全面线下举办,预计将迎来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已有69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确认将参加国家展。其中,11个国家首次参展,34个国家首次线下参展,洪都拉斯、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南非、越南等担任主宾国。超过3400家参展商和近41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创历年新高。

  虹桥论坛以“携手促发展 开放赢未来”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及“投资中国年”峰会、22场分论坛等相关活动,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3》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全球政商学研界300余位嘉宾应邀参会,激荡思想,融通智慧。

  “要把最好最新的产品送到进博会”“让更多人了解家乡好物”“进博会不只有订单,还有未来和希望”……自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很多参展商发出类似心声,道出了进博会的超强吸引力。

  ——坚持开放融通,进博会搭建互利合作的广阔舞台。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前5届进博会硕果累累:13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企业商业展参展商1.5万余家次,注册观众超200万人次,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

  国际贸易和投资等经贸往来,植根于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现实需要。进博会不仅吸引跨国企业汇聚,也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为众多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要素重组优化提供合作契机。连续多年签约参展的新西兰乳企牧怡借助进博会打响品牌,成为全球多家知名乳企的原料供应商。不少参展商表示:“在进博会,可以与全行业甚至跨行业的企业、合作伙伴加深交流,共商合作。”

  ——坚持创新引领,进博会激发科技进步的澎湃活力。

  进博会上,首发首秀接连亮相,创新技术加速应用。智能移动医院、氢燃料概念车、直喷数码印花机、垂直农场……前5届进博会共有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约2000项,科技创新的孵化效能辐射全球。借助进博会,医疗科技企业美敦力有10款创新产品及疗法走向中国市场。

  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瞄准“未来赛道”,进博会不断优化展区专区设置,设立创新孵化、集成电路、农作物种业、人工智能等专区,带动各国企业更好因应产业发展变化的新需求新趋势。施耐德电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创新氛围浓厚、人才济济,为孕育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时产业链基础完善、应用场景丰富,保障了创新成果能够落地。

  ——坚持包容普惠,进博会助力各方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进博会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费标准展位和费用减免措施,前5届累计吸引43个最不发达国家推荐企业参展,同时利用“云招商”“云逛展”等创新方式,积极推介相关国家的特色食品、传统工艺和旅游文化。借助进博会,东帝汶的咖啡、阿富汗的松子、柬埔寨的紫衣腰果等,在中国市场创造前所未有的销售业绩,当地民众觉得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博览会!”阿富汗商业与投资商会副主席阿洛库扎伊说,饱受连年战争之苦的阿富汗正面临发展挑战,中国市场对阿富汗商品的欢迎,无疑将带动阿富汗经济复苏。

  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进博机遇”点亮世界,“进博效应”持续放大。在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进博好物畅购集”里商品琳琅满目,这里为进博会参展中小企业提供了常年展销平台。自首届进博会以来,上海市累计认定60家“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引入展品近27万种(件),累计进口商品超3230亿元。

  贸易,是一道能产生奇迹的数学题,有着“1+1>2”的多赢效果。每一份订单背后,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买卖,而是服务、技术等的深度融合;每一份订单背后,有长长的产业链供应链,带动相关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民生改善。

  关键时刻见担当。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倡议并举办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以进一步打开自己市场的方式,标注了全球合作共赢的新高度。迪拜工商会前首席执行官哈桑·哈希米表示:“进博会是连接全球企业与中国市场的纽带,对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

  “走进进博会,几乎整个中国大市场的缩影都生动鲜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德国特种玻璃制造企业肖特集团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首届进博会,没想到从此以后,年年“打卡”进博会,并在中国加大投资、新设工厂、引进高端生产线、建立研发中心。肖特集团中国区负责人直言,“与进博会同行,我们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长。持续投资中国市场是我们未来的战略选择。”

  每年如期而至的进博会,成为感受中国经济最鲜活的场景之一。会场内外,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头回客”变“回头客”,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深度嵌入中国产业链、创新链,与中国续写更长久的约定,培植更深厚的友谊。

  今年以来,丹佛斯全球制冷研发测试中心在天津投入使用,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合成气装置项目破土动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驶出生产线,空客在中国投资建设的A320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开建……跨国公司在华持续增资扩产,项目建设加快落地。今年前9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814家,同比增长32.4%;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士、荷兰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21.7%、116.9%、109.2%、76.9%、32.6%(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透过进博会的窗口,世界看到中国经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韧性与蓬勃活力。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艰难,全球通胀水平仍处高位,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凸显。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认为,中国采取了许多正确的措施支持经济增长,他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在近日举行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贡献全球增长量的1/3。”

  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着眼当下,也要放眼长远。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3.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不久前的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出游8.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最火黄金周为中国经济复苏增添动力”成为不少外媒关注的热点。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大船将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正持续发挥其吸引力,欢迎各国企业和投资者。上海美国商会主席谭森认为:“我们看到,许多拥有全球大市场的公司需要实现规模经济。如果不来中国,就无法达到维持全球竞争力所需的经济规模。”

  奔向大海的河流,跨越高山深谷、历经冲波逆折,但奔腾向前的势头始终不变。随着创新动能继续壮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集聚增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的中国,将以中国大市场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麦肯锡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未来还会创造新的奇迹。

  (三)

  商通四海,人聚万邦;文明交融,姿彩多样。

  俯瞰上海,从进博会“四叶草”一路向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美丽画卷铺展开来:高楼林立的产业园区、设施先进的现代工厂、热闹繁忙的港口码头。在这片开放的沃土上,营商环境优,通关效率高,“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现代化产业体系蓄势待发。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和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在进博会国家展的中国馆里,将设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成就展”。10年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从上海起步,不断发展,形成了拥有22个自贸试验区的“雁阵”,构建起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从推出全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到设立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自贸试验区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众多“第一”,累计部署35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贸易。越来越多企业在这里将政策机遇、开放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走过10年历程的自贸试验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见证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与世界共享机遇的胸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仅自贸试验区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就经过7次缩减,从190项减少到27项。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建设,扩大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开放……中国对外开放市场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层次之深前所未有。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文件,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5个具备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动开展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习近平主席连续5届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致辞,其中“开放”一词出现逾百次。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上宣布的一系列扩大开放举措已逐一落实,有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取得新进展。从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到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发布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到继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言必信、行必果,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国际人士纷纷发出赞誉:“这释放了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再次凸显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决心之大、措施之实”。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34个国家共同发布《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对于各方共同应对数字鸿沟和绿色壁垒挑战、更好分享数字和绿色发展红利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别擅长搭建桥梁。”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改革开放让中国架起通向世界之桥,今天中国还在搭建通往繁荣之桥、未来之桥。“进博会是通向繁荣之桥的一个标志。它对中国有益,也使全世界受益。”

  走过40多年改革开放之路,中国积淀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增长,更是对世界繁荣发展之路的深刻理解与认知: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这是承诺,更是行动。

  (四)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发展面临各种挑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一些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鼓噪供应链“去风险”。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全球开放共识趋于弱化。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团结还是分裂,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如何抉择,关乎人类整体利益,也考验着各国的智慧。当一些国家把保护主义的篱笆越架越高,中国为何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生动阐释其中的深层逻辑:“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今天,进博会之所以全球瞩目,不仅因其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魅力,更因为在这里、在中国,国际社会收获了相向而行、合作共赢的重要成果,强化了“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墙”而不是“筑墙”的坚定信心。

  今年以来,第三届消博会汇聚3300多个优质消费品牌参展,2023年服贸会达成1100余项成果,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70个,第134届广交会前两期共计吸引15.72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中国搭台的一场场国际盛会精彩纷呈,形成强大的矩阵力量,不断传递出“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的诚意。

  中国以实际行动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实现中国和其他国家利益融合。今年,中国与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塞尔维亚签署自贸协定。至此,中国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中国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履更坚实、信心更坚定。

  今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金砖合作机制迎来历史性扩员。9月,拥有55个成员的非盟受邀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全球南方”在国际舞台展现出愈发自信的风采,凸显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追求独立自主、团结合作的强烈意愿,也再次证明,“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

  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动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中国始终坚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经济发展快一些的国家,要拉一把暂时走在后面的伙伴。只要大家把彼此视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把别人的发展视为威胁,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风险,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五)

  进博会上,吉祥物“进宝”吸引着各国客商争相合影。充满活力的“进宝”,佩戴着一条黄蓝相间的围巾,其中黄色代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蓝色代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从一个视角映照了进博会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紧密联系。

  进博会,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而生,应“一带一路”合作而兴。正是在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几年来,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企业通过进博会平台进入中国市场、共享发展红利。截至目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有超过1500家企业签约第六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总展览面积近8万平方米,面积较上届增长约30%。

  “以前我们只知道种咖啡,不知道种植茶树也能带来经济效益。”老挝占巴塞省巴松县的村民曾经差点把野生古茶树砍掉。结缘进博会后,当地茶叶有了新出路。从2019年开始出口中国,如今实现年均20%的出口增速。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后,茶叶运输节省了2/3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中国企业还聘请专家为村民传授种茶技能,带动脱贫致富,当地贫困户比例从几年前的超过50%降到如今的不足5%。进博会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力效应愈加显现。在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看来,中国市场开放成果与互联互通成果相结合,更直接造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各方。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课题,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同心共护家园、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方案。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中国与各方合作开展了3000多个务实项目,拉动近1万亿美元投资。瓜达尔港从昔日人烟稀少的渔村变成中巴经济走廊的“明珠”,中老铁路开建以来带动11万人次就业,雅万高铁成为东南亚国家首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铁路,蒙内铁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马拉维600眼水井润泽当地15万民众……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桥”、一片片“发展带”在共建国家不断涌现,一个个“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项目不断增进当地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各国在基础设施领域获得更多机遇,加速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为数十亿民众以及我们共享的地球带来希望和进步”。

  和平稳定、物质丰富、精神富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追求。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指明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

  ——全球发展倡议发出聚焦发展、重振合作的时代强音,高度契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尤其呼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发展的心声。

  ——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共同安全理念,重视综合施策,坚持合作之道,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向全世界发出增进文明交流对话、在包容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

  中国理念、中国倡议,包含丰富思想意蕴,体现高度责任担当,闪耀人文主义光辉。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完全符合尊重各国独立、主权、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国际关系准则,有利于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安全与共同发展,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表示,毛方高度赞赏、积极支持。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夫认为,“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尊重文明多样性,谋求共享发展、共同繁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理念和主张具有强大感召力,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以天下之利为利、以人民之心为心。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将以更宽阔视野、更开放胸襟、更积极姿态,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世界和平稳定尽责,为人类繁荣进步出力。

  *** ***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进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进博会的成功,印证着“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深刻内涵和宏阔境界。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就能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面向未来,中国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愿同各国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凝聚更多开放共识,共同克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

  (人民日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