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笔墨,构建当代中国画学体系

发布时间:2024-11-16 04:38:48 来源: sp20241116

原标题:守住笔墨,构建当代中国画学体系

近百年来,关于如何定义中国画,文艺界屡有争议。如果我们回看历史,会发现早在宋代,郭若虚就在《图画见闻志》中,针对高丽画和倭画,提出了中国绘画的概念,这是中国画概念最早在文献中出现。后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艺术观念、技法风格上往往形成鲜明的反差,有些艺术家开始尝试探索中国画新的表达模式和表现形式。在这些探索中,有许多观念性的作品甚至抛弃了传统中国画语言特征,弱化了中国画的文化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脉要传承,中国画的概念就一定要清晰,也就是要厘清中国画的边界,知道什么是中国画。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中国画才能真正有所发展。

在关于中国画的讨论中,著名画家张仃就提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其实,中国画关于笔墨争论的问题,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从宋代开始往前推,中国画的笔墨是以勾线、渲染为主的,追求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元明清文人画兴起后,开始讲究起一笔出现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笔墨的形式更丰富了。可见笔墨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

笔墨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着,以渐进的方式在延伸。它立足传统,选择、扬弃、借鉴、融合,不断增加新的因素,不断更换面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些画家开始探索以色彩为主、以墨为辅的绘画技法,寻求水浑、透明、空灵、滋润、生动的画意境界,书法用笔已退为次要地位,其作品的语言技法以“染”为主,略辅皴、擦、点、画,借鉴现代形式构成和色彩的丰富性。应该承认,以色彩为主的笔墨形式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近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所谓笔墨语言状态——材料笔墨,即现在所推出的“新水墨”。一些受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影响的画家,不管是有传统功底的还是“半路出家”的,他们仅是以笔、墨、纸等为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心性,并不在意笔墨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因为传统笔墨对他们不再重要。这样的笔墨形式,游离于传统笔墨的规范之外,抛弃用笔的讲究,在抽象的形式组合下,以色彩、造型、构图抵消传统书法用笔式的笔墨。在换位、变异过程中,把笔墨等同于材料,化成视觉符号,力求建构新的水墨形式。怎样评价这种新画法,值得理论界研究。

多元化艺术形式的发展,造成新时期中国画的笔墨概念模糊,中国画的界限也不再清楚,很多名为中国画的作品,其实游离在中国画本源之外。当前在一些美术展览的评选中,有部分西画要素过多的作品也在中国画入选行列。失掉了中国画概念的判断原则,只看画面效果,不看作品语言,这是不合适的。也许,将这些作品归入综合绘画评选体系中更妥当,这样也能促进中国画健康发展。

传统中国画以笔墨为本体语言,极高雅又极通俗,极富人性的平淡天真。笔墨所表现的气韵生动,所传达出的重气格、重品格、重人格的精神,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笔墨的审美核心,仍然以天人合一、造化心源、传神写意、中庸和谐等为标准。当然,继承传统并不意味着钻进传统里不出来,“笔墨当随时代”,当代画家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其他艺术的营养,开拓笔墨语言的广阔天地。

探讨中国画的笔墨问题,就涉及中国画的传承。我始终认为,中国画传承的核心是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便有什么样的中国画。因此,中国画教育的理念、方针、纲领、内容、方法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我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担任过近二十年的中国画系主任,目前还兼任上海美术学院的中国画系主任,对中国画当前的学院教育有深刻体会。举个例子,现在有些研究生听了理论课程以后,反而觉得讲求传统笔墨的中国画不是当下的主流绘画,而西方当代的前卫艺术才是主流。为了应对这种状况,不少美术院校加强了对经典作品的临摹和研究,对传统笔墨的认识和掌握。但更重要的不仅仅是技法的学习,而是应加强学生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从形而上的角度认识中国画。这样,学生们在独立创作的时候不会脱离以笔墨为核心的原则。笔墨是发展的,但中国画的核心要素不能丢,对线条的运用和掌握,也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得心应手。

我认为,要想成为优秀的中国画画家,必须具备四大基础:一是造型基础;二是传统绘画笔墨技法基础;三是文学史论基础,如中国古典文学诗歌、绘画史、中国美学,包括西方的美学及美术史等;四是书法基础,文字书法是中国画传承非常核心的部分。一些本科生的中国画教育,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学习和认识,而教学体系中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还不够健全、不够系统。

除此之外,还有两类基础知识也很重要,即形式构成和色彩修养。其中,造型基础是最重要的。当前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涌现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就是因为百年来学院教育中有大量的造型基础课,人物画造型能力大幅提高,这一点古人是做不到的,这也是学院教育的成功之处,今后需要进一步发展。然而,现在美术学院的教育有弱化造型训练的趋势,因为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有些当代画家认为造型能力有一些就够了,写实能力和造型能力在现代艺术尤其是当代水墨中不重要。表现中国精神、中国故事的主题性创作,需要非常强大的造型能力,这需要从教育中来,如果没有好的学院教育,人物画家成长起来就非常困难。

如何构建当代中国画学体系,即包括理论体系、价值体系、评论体系、创作体系、话语体系等在内的当代中国画学体系,成为摆在学院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画理论与创作体系并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科转型,在很多的语境与场合中,也常常停留在一个包容度极大、涵盖范围很广的学术概念上。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特别是作为中国绘画学术系统的主干内容,围绕现代中国画发展路向、价值标准、创作理念乃至教学传承的思考,是中国画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作者:唐勇力,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责编:郝帅、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