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长城 大漠华章

发布时间:2024-11-30 10:31:27 来源: sp20241130

  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年来,从几十万大军就地转业到“八千湘女上天山”,从放牧巡边到在边境线上构筑起2000余公里的铜墙铁壁,从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到2023年生产总值接近3700亿元,从戈壁滩上崛起“年轻的城”到12座屯城分布天山南北……兵团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调研时强调:兵团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希望大家发扬兵团精神,继续努力、深化改革、脚踏实地、再接再厉,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

  维稳戍边能力大幅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各民族团结奋斗基础进一步巩固,科技创新成果日新月异,文化旅游事业欣欣向荣……兵团将不断书写壮丽篇章。

  70年屯垦戍边,兵团历史贡献不可磨灭

  “必须要有人坚守。”面对提问,魏德友指着西边的边境线平静地说。作为“七一勋章”获得者,他六十年如一日地巡边护边。多年来,这段边境线安宁无虞,没有发生过一起人畜越境事件。

  1964年,刚刚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原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至今,魏德友在祖国西北边疆的边境线上坚守了60个年头,行走总里程达20万公里。

  70年来,作为维护边疆稳定、发展建设新疆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代代兵团人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天山脚下,他们饮冰卧雪、战风斗沙。一个个像魏德友一样的职工群众如同一座座“活界碑”、一棵棵小白杨一样扎根祖国边疆,守护边境安宁。

  兵团成立之初,新疆百废待兴。发展生产,改变当地一穷二白落后面貌,成为兵团成立之初面临的一场“硬仗”。

  兵团驻扎的地方,往往都是风头水尾的不毛之地。极端恶劣的环境,催生出极度特别的衣食住行,军垦老兵没房屋住,在地上挖个坑,一人深,上面盖上红柳枝,下面铺上芦苇杂草,粗糙的地窝子就是老兵的家,晚上睡觉时,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一个班的十几个战士挤得满满当当。有时候战士们正蹲在那吃饭,一个毛驴车“哗”地掉了下来,原来是老乡赶着毛驴车走到了屋顶上。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兵团人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将亘古荒原变成了一片片绿洲,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座屯垦城市和现代化工业园区。通过节衣缩食、聚沙成塔,兵团创办起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现代工业企业,生产出新疆众多的“第一个”工业品,奠定了新疆和兵团工业化发展的基石。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如今91岁高龄的金茂芳是“年轻的城”——石河子市的建设者之一,现在她仍会经常念起这首名为《年轻的城》的诗。以金茂芳为人物原型之一的“女拖拉机手”形象,曾被印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上。

  金秋十月,正是兵团最美的时节。天山南北片片胡杨林,叠翠流金,兵团管理的城市群间平坦宽敞的马路纵横交错,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7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兵团人秉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兵团战略作用不可替代

  在兵团管辖的千里边境线上,巡边护边任务后继有人。2017年,魏霞辞去山东的工作,来到人烟稀少的中哈边境,接班年迈的父亲魏德友,成为一名兵团职工和护边员。在兵团第十师185团边境,马军武夫妻哨所旁新建起了戍边执勤点,两个人的相依为命变成了一群人的守护。

  近年来,兵团边境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边防设施、边防指挥中心、前端感知系统等“智慧边防”同步建设,筛查、过滤、预警、阻拦四道“屏障”不断筑牢,长达2019公里的边境线上,已实现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

  作为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重要力量,兵团民兵一直在抢险救灾、维护稳定、守边固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新时代以来,兵团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成为推动边疆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自兵团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兵团生产总值约占新疆的1/5,达到369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兵团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

  如今的兵团,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兵团粮食生产以占全国0.39%的面积,贡献了全国10.2%的总产增量,棉花产量占全国近1/3,工业硅、多晶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1.9%和17.2%。“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兵团培育了一批优质‘名片产业’,将持续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研究专家、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张爱萍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自成立以来,兵团就全面融入新疆社会,在履行职责使命过程中,持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长久以来,新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情谊血浓于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多年来,兵团各族干部职工与地方基层各族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认亲戚,帮助他们解决就医、就业、就学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其中既有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也有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群众结对认亲。

  砥砺奋进再出发,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

  回顾过往,兵团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放眼未来,兵团的职责使命重大光荣。

  走进遍布三山两盆间的兵团师市,处处是兵团儿女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身影。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后,兵团大胆先行先试,持续推动制度创新,积极推动贸易投资服务便利化,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截至2024年6月,兵团区块市场经营主体达8000户,较2023年11月自贸试验区挂牌时新增1100多户,新增落地项目35个,总投资154亿元,为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疆发展低空经济,有着空域资源、地理位置、市场基础等多方面的优势,可应用于多种场景。在石河子市,总投资8亿元的大型无人机和通航飞机生产基地项目即将启动试生产。据项目负责人仲志勇介绍,项目涵盖无人机系统及载人通航飞机研发、生产制造、定检维保、配套系统研制等内容,将在5年内逐步具备年产150架大型无人机能力,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在绿色低碳领域,兵团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交通结构清洁低碳调整。2023年兵团绿色制造产值占规上制造业产值比重达38.9%,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2个百分点,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深秋露重,奎屯河引水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经过工人连夜奋战,随着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毕,工程关键节点——老虎口大桥宣布成功合龙。“工程竣工运行后,将有效解决胡杨河市、乌苏市、克拉玛依市等沿线兵地用水短缺问题。”项目负责人郜建华说,奎屯河引水工程不仅是兵团在建的最大单体水利工程,更是兵团深入推进兵地融合、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新疆各族群众的民生实事。

  水利工程、道路交通、能源设施……作为新疆先进生产力的引领者,兵团长期致力于通过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兵地融合,壮大兵团实力,为更好履行职责使命筑牢基础。

  借助改革动力,兵团近年来屡屡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取得突破。在铁门关市,千亩方春播籽粒玉米单产突破1000公斤,沙化土地首次连片实现“吨粮田”,这也是兵团不断攀登现代农业高峰、助力新疆发展、服务国家大计的缩影。

  国庆假期期间,在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兵团记忆”文创店,“屯垦戍边”文化衫、“为人民服务”挎包、“戈壁母亲”直尺深受游客热捧……伴随新疆文旅热度持续攀升,兵团文旅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不仅是发展文旅事业的宝贵资源,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具体抓手。”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子彬说,兵团将持续聚焦“游在新疆、吃住在兵团”,提升“美丽新疆、繁荣兵团”影响力,把蕴含兵团精神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游客听。

  回首过往,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一代代兵团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默默无闻戍边疆所书写的辉煌屯垦功绩;展望未来,兵团儿女将以兵团精神为动力,忠实履行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7日 01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