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9:29:33 来源: sp20241114
孙延安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曾多在一、二线城市举办的音乐节,转战到了不少小城。浙江上虞、江苏溧水等地,均因音乐节而人气火爆、热闹非凡。
小城音乐节火了,其实有着得天独厚的现实基础。虽然大城市依然是文化消费的大头,但随着市场趋于饱和,小城引领的下沉市场反而让人有了更多期待。相比于大城市,小城音乐节运营成本更低、落地时间更短、消费价格亲民。此外,好的音乐节必然是环境与文化的融合,不少小城在生态环境方面优势明显。无论是依山傍水,还是特色美味,总能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比如,有歌手在小城海滩举行“日出演唱会”,就带给了观众“向阳而生”的沉浸式体验。
“音乐节+文旅”模式出圈的背后,是众多小城铆足劲、攒人气的努力。面对拉动旅游消费、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泼天富贵”,各地态度都相当积极恳切,加上前期有了淄博、天水等城市爆火的经验,通过音乐节顺势打造城市IP,亦成为重要的发展考量。为办好自己的音乐嘉年华,有的地方大力完善场地附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有的抽调当地干部全程参与志愿服务……事实说明,引流只是第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唱好“主角”,赢得口碑。
音乐节是个好IP,但一哄而上也不现实。从目前情况看,个别小城服务跟不上、接待能力不足,是最突出的问题。要看到,城市形象的推广根本上要靠厚积薄发,一个个先火起来的小城,成功经验往往源于多年来优化城市治理的内功。小城要转型,积极吸引音乐节等文旅项目落地是一方面,但若只“圈地”不管理、只引流不服务,人气很难维持。无论是音乐节,还是未来形式更多样的各类文旅项目,都应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打破思维惯性、创新发展模式,小城故事才意味着更多可能。
摸着石头过河,深浅冷暖自知。如火如荼的小城音乐节,为更多试图出圈的城市提供了参考。让流量变“留量”,让“爆红”变“长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北京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