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西部工业 向“新”而行

发布时间:2024-12-15 11:14:03 来源: sp20241215

  重庆、四川、贵州这三个地方都属于我国西部地区。近年来,这三个地方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经济呈现出“新”活力。那么,三地工业在发展中找到了怎样的“新”赛道?经济如何获得“新”动能?

  作为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曾是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现在,这里又有了新变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在迅速发展。在一家汽车生产企业,一款新车上市首月订单就突破了6万辆。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众多用户青睐,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在智能化功能上取得了突破。

  重庆的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1958年,重庆就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辆吉普车。2016年,重庆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但近几年,随着汽车产业升级,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而重庆的汽车生产企业大多走的是中低端产品路线,面对市场变化,销量大幅下滑,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蓝庆华:面临着新的转型就是要往智能网联化、新能源化方向发展,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打造。

  2018年,重庆确定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新路子。要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是关键。为此,重庆设立了专门的资金池,针对企业从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转型中重点技术的研发,比如自动驾驶和续航里程等给予奖励支持。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汽车工业处处长 王含:对全新车型的开发给予1000万元的研发奖励,主要支持企业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在政府的引导和资金助力下,重庆众多车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在当地大力推动下,近三年,重庆累计上市新车型超过30款,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已经有51家。最新公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1%,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在贵州的一家轮胎生产企业,记者看到,智能化的X光设备正在给轮胎做出厂前最后的“体检”。此前这个环节主要靠人力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漏判率高。不仅是这一个环节,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轮胎生产行业,需要的人力多、工艺生产缺乏标准化、产品品质不稳定,这些因素都曾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必须进行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但要怎么改?从哪里入手?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鹍:数字化转型的方向、目标、路径,作为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碰到的问题相对也比较多。

  许多中小企业面对转型不敢转、不会转,针对这一问题,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于2018年启动了“万企融合”大行动,投入专项资金,由政府部门和228家大数据企业联合组成了“万企融合”大行动服务队。服务队会针对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与企业共同设计可行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帮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的一个个难题。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产业融合处处长 孙沛:我们对企业上门问诊,一企一策出具企业评估诊断报告,针对性开出方子,通过政策服务、资金项目支持等方面来有的放矢,支持企业开展工作。

  一家轮胎生产企业之前由于生产设备没有实现联网,生产效率低下,“万企融合”服务队帮企业引入了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制造商进行合作,实现了生产区域5G专网全覆盖,将全厂设备接入物联网。服务团队还协助企业制定了数字化转型5年规划,谋求长远的高质量发展。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鹍:最近几年,我们所进行的数字化转型改造,也基本上围绕这份规划、顶层设计,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符合度、吻合度还是比较好的。

  通过转型改造,这家轮胎企业的产量提升了46%,人均产出效率提升57.1%,被评为贵州省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升级标杆企业。

  五年来,贵州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2022年,大数据与工业融合指数为45.2,比2017年增长28.5%。今年,贵州又出台了新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整个规模以上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助推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

  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宜宾,曾经以“一黑一白”的煤炭和白酒为主导产业。近几年,宜宾持续加快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低碳产业。

  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裁 陈龙:当下,光伏行业非常火热,早一天出片,早一天占领市场,早一天盈利。

  这家光伏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有450万片太阳能电池片从这个智能化车间出厂,企业的效益很可观。这家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由外地落户到宜宾,从项目签约、建设到投产仅用了5个月,之所以能抓住产业的“风口期”,有个关键因素:在当地就可以招到大量的产业技术人才。

  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裁 陈龙:工业4.0我们节省了基础操作人员的人力,但是,高层次人才需求更旺盛。我们工厂2000个人里,有百分之三四十是技术人才,比如设备人员需要懂得自动化、机械编程。非常吸引我们的是宜宾有12所大学及校区,这12所大学及校区能源源不断给我们输送人才,这也是我们落户宜宾的一个重要原因。

  能就近招到大量符合需求的先进技术人才,是众多新能源企业落户宜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就在2017年以前,宜宾还仅有一所本科和一所高职院校。当时,缺乏企业需要的先进技术人才是当地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最大的短板。

  宜宾市委人才大学城局副局长 张海生:企业家关心的最核心问题是当地有些什么高校,能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所以当时我们就毅然决然决定,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大学城和科创城。

  为此,宜宾专门组建了人才与大学城工作局,主要工作就是为了招引外地高校来宜宾建校区,同时,为其后续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全流程服务,全力推动人才的培养。同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学校和企业随时了解彼此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

  宜宾市委人才大学城局副局长 张海生:产教融合就是真正做到融入地方办学,服务地方、赋能地方和赋能地方产业,我们建立了从招生、就业到培养的动态调整机制。

  宜宾学院的学生们正在做关于光伏电池后端应用的实验。这门课在一年前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主要原因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了解到了企业对相应人才的大量需求。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去培养,未来产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科就去设置。从2017年到现在,宜宾的高校及校区从2所增至12所,在校大学生由2.5万增至10万人。宜宾已经成为四川省除成都之外,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宜宾大学城也成为当地最大的人才库。

  依托大量人才的支撑,如今,宜宾已经成为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国家级光伏产业集群也正在全力打造中。通过不断探索,宜宾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黄群慧:这三个地方的做法各有特色,都是基于自己的比较优势,沿着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推进自己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作为政府来说,一定要引导企业往这个方向通过创新去发展,以这些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最后以新型工业化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我国西部地区累计获批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共121家,占全国总数的27.4%。新型工业化,已经成为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动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既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也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经济赶超的主动选择。新征程上,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抢抓科技革命新机遇,正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一条适合西部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丨牛彦敏 牟亮 尹平 白璐

  摄像丨张敏 凌敏 王玮 范剑锋

  剪辑丨郑昱

  策划丨崔辛雨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