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实践新论】短文|从“中国天眼”看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互为唇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4-12-27 16:59:19 来源: sp202412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同时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自主”的底气,保持“开放”的胸襟,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推动全球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我出生在贵州,可以说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谈到贵州山区,人们可能想到的是封闭和落后,但是这里却有着一片尤为先进和开放的地方,就是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在这个边远小镇隐藏着一个体型巨大的机械巨人,它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单体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而这双“眼睛”能够望穿百亿光年。我们用了22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天眼”,并且在2021年3月向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开放观测申请。过去的克度镇鲜有工业文明的造访,而今却成为现代科技前沿的“天文小镇”,这是开放带来的进步。

  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围堵、孤立此起彼伏,我们愿意向世界开放共享“中国天眼”,堪称国际科技界的一股清流。目前“中国天眼”已经观测到了800多颗新的脉冲星,在浩瀚星空、广袤苍穹之中,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可贵。

  中国的自主创新是在开放环境下的创新,没有孤立、没有排斥,我们坚持在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加开放。对于中国而言,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不是矛盾的,它们本来就是互为唇齿的关系。

  开放合作促进高水平自立自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在全球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建造史上创造了新的纪录。“中国天眼”有三大自主创新: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选址、主动主反射面技术、超轻型大跨度柔性索驱动与高精度动态定位技术,这三大自主创新的提出与关键技术突破均源于国内研究团队及建造单位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世界知名射电科学家及多学科的国际学者也连续不断地参与“天眼”的论证、研究和建设,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保证了“天眼”的科学性与技术先进性。闭门难造车,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必须秉持开放精神,坚持开放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自立自强反哺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天眼”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之初,即确立了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以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目前,全世界天文学家,不论国别和单位,都可以提交观测申请,标志着“中国天眼”成为“世界天眼”,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生动的注脚之一。可见,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定是建立在自立自强的基础之上,要推进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也必须拥有相应的科技实力。

  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同时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既能发展自己,也能造福世界。

  作者:文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来源:光明网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