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纪行)内蒙古长城保护的移动界碑:人、马、驼

发布时间:2024-11-17 03:25:15 来源: sp20241117

   中新社 呼和浩特6月19日电 题:内蒙古长城保护的移动界碑:人、马、驼

   中新社 记者 李爱平

  在崎岖山路上,骑着摩托车的刘荣看着长城上一抹抹绿色迎面而过。他停车熄火,掏出手机拍下了短视频。

  “上次来时,长城还没有这么绿,还能看见大片裸露的黄土。”6月19日,刘荣心情大好地对 中新社 记者表示。

图为被绿色覆盖的清水河明长城。  (刘荣供图)

  44岁的刘荣是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北堡乡碓臼坪村人,7年前,正式成为一名长城保护员,此后他与人聊天的主题渐渐变为清水河明长城。

  清水河明长城全长150公里,因分布比较密集等因素,曾被长城专家赞誉“可与八达岭长城媲美。”

  “我所守护的是清水河明长城中‘堪比八达岭长城’的那一段,一共20公里。”刘荣告诉记者,进入6月以来,他隔几天就会来巡视一遍。19日这天,他发现有维护长城的施工队进驻这里。

图为清水河明长城保护员刘荣。 (刘荣供图)

  201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长城内蒙古段总长度为7570公里,占长城总长度的35.7%,在中国拥有长城的15个省区市中,位居第一。

  长城保护专家、集宁师范学院副教授张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长城保护中,内蒙古各地不仅启用了长城保护员,还创造性地开启了“马背”模式。

  “我本来就是个牧马人,没想到会成为长城保护队队员。”宝力嘎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马背文物(长城)保护队队员,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一定与自己骑术好有关。

  宝力嘎主要守护正蓝旗境内的金界壕遗址,“骑马巡视的范围大概是30多公里。”

  “金界壕遗址遭破坏的情况并不罕见,有的村民私自拆掉长城的砖块,有的牧民带着牲畜进入遗址,我们都要去劝阻。”接受媒体采访时宝力嘎认真地说,正蓝旗境内的长城多是一段段“土墙”,但不要小看这些“土墙”,这可是一部部厚重的历史、是宝藏。

  2014年,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的汉至西夏长城、明长城被内蒙古政府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当地文物部门开启了“驼峰”守护长城模式。

  当地牧民敖特根巴特尔是阿拉善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员,这段时间以来,他骑着骆驼赶往大漠深处,巡视当地包括汉至西夏长城等在内的重点文物古迹。

图为驼峰文物保护队在沙漠腹地行走(资料图)。 (内蒙古文物局供图)

  9年前,阿拉善左旗结合牧民在大漠放养骆驼的特点,组织成立了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有41名牧民,还有3名国家级看护员,共44人。这些队员骑着骆驼走进沙漠、戈壁深处,定期巡查文物古迹,制止了多起破坏长城的行为。

  目前,内蒙古已公布《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规划》,建立档案,在长城沿线设立了保护标志碑,聘用长城保护员1380人。

  内蒙古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侯俊表示,内蒙古文物部门通过长城田野调查,已出版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七部,投入1.5亿元(人民币,下同),实施长城保护工程102项;争取资金7500多万元,支持3个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建设;推出大型电视系列节目《长城长》,并与黑龙江省、河北省、山西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签订了长城联合保护利用协定。(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