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写真)“Z世代”玩转文房四宝 松弛感为新春添彩

发布时间:2024-10-31 09:21:38 来源: sp20241031

   中新社 西安2月9日电 题:“Z世代”玩转文房四宝  松弛感为新春添彩

   中新社 记者 张一辰 党田野

  “上联‘多吃不胖身体棒’,下联‘有钱有闲钞票多’,横批‘人生赢家’。”看着儿子网购回来的春联,年近五旬的西安市民鲍志华称,他第一次对贴春联犯了难。

  春节将至,在众多习俗中,贴春联是传统“项目”。通过这种集合书法和文学的形式,中国人表达着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

  “咱们传统的春联要求格式工整,读音讲究‘平仄’,寓意也得吉祥,一副好的春联代表着新一年的运势。”鲍志华称,对于习惯内敛含蓄的老一辈而言,“传统”便是一种习惯。而如今的中国新生代青年却对这种传统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父母的催促下,西安白领王心羽来到一处年货集市为家里买春联。“之前我总是分不清春联的上下联,还曾经买过两个上联回家,这次绝不会再买错了。”

  挑选许久之后,他将一副“率性直白”的春联收入囊中。“上联是‘新的一年要争气’,下联是‘我先挣他一个亿’,横批‘日富一日’。”王心羽笑着展示手中的春联。

  论西安最有文化气息的街道,当属与碑林博物馆相邻的书院门,街道两边鳞次栉比地汇聚了售卖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文房四宝等风雅之物的百余家店铺。樵军龙的文创店在一众店铺中,很是显眼。

2月8日,西安文创从业者樵军龙对店里的新潮文创进行介绍。  中新社 记者  党田野  摄

  走进小店,原本“生长”在房屋上的瓦当,被改造为随身挂饰;破旧的竖版古籍被拆分重组,变为台灯的灯罩,然而最受欢迎的还是各类印章。

  在记者采访期间,不断有来自各地的游客专程到小店盖章。“对于我而言,在明信片盖上当地最有特色的印章,才算完成‘打卡’。我今天专门盖了一个‘忒色’字样,这在陕西话中的意思是‘特别棒’。”从广东返回甘肃的旅客董楠称,自己特意路过西安,就是要买些印章、书法、春联等新潮文创产品回去。

  “来我店里的大多是大学生和青年白领,他们很乐意为文化创意和独特设计买单。”樵军龙认为,从此前流行的手绘地图,到如今“火热”的新式春联、表情包印章,都诠释了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文化创新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以“95后”“00后”青年为“主力军”的网络上,表情包、段子、梗图等互联网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并不断突破“次元壁”,逐渐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

  24岁的西安女孩“桂圆”学习书法已近十年,写得一手漂亮的颜体字。出于个人兴趣,她在几个月前尝试在街头摆摊售卖书画作品。作为一名“资深网民”,“桂圆”深谙年轻人的喜好。在她的摊位上,既有用国画技法创作的动漫作品,也有用Emoji(表情符号)组成的春联。

2月6日,西安文创从业者“桂圆”展示自己创作的新式春联。  中新社 记者  党田野  摄

  “我们不仅在线下给大家写过年的春联,还通过线上定制,创作一些受年轻人欢迎的时髦内容,比如‘顺利上岸’‘萌宠健康’等等。”“桂圆”称,创新不仅要在内容上,更要在形式上下功夫。除了创作适合贴在门框上的春联,她还推出了可以贴在手机壳和宠物小屋上的“迷你”春联。

  在“桂圆”看来,新潮文创的逐渐兴起并非无迹可寻,追根溯源还是缘于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文化创新的旺盛市场需求,不仅会推动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也能吸引更多“新鲜血液”参与其中。

  “老派人”鲍志华经过与儿子的几番“辩论”,还是决定重新买一副传统春联贴在大门上。儿子带来的“新款”春联则被贴在卧室门上。每当客人看到两种风格迥异的春联时,都会会心一笑。(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