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智能客服成为服务“包袱”

发布时间:2024-12-31 01:43:17 来源: sp20241231

答非所问、自说自话、千篇一律、模板化明显……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智能客服取代人工客服,但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不时遭到消费者吐槽。

人工智能客服广泛应用于电商、物流、旅游、金融、保险等众多领域。对企业而言,与传统人工客服相比,智能客服能够提供全天候服务,可以对客户语音咨询、投诉等信息进行识别并自动回复一些简单、重复性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响应速度、服务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力成本。

人工智能客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智能客服无法理解复杂的语言和语境、回复精准度不高、缺乏个性化服务、无法进行情感交流等,无形中成为消费者与企业沟通的“拦路虎”,解决问题效率偏低,对企业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客服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企业,承担着了解消费者感受、回应消费者诉求的职责,需要开展细致且有温度的沟通交流。因此,在人工智能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企业不能简单地用标准化、程式化的智能客服替代人工客服,以响应速度取代解决问题,而是要综合考虑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的平衡应用,通过二者分工配合,畅通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

一方面,企业应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客服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要着眼于服务流程“通不通”、客户体验“好不好”,通过持续优化算法、建立反馈机制等多种方式,提升智能客服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情感理解能力,使其能够更加准确解析用户的问题,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企业在引入人工智能客服的同时,应保留并设置“一键转接、一触即达”的人工客服,实现人机协同服务。对于常规性的问题,智能客服可以自动回复解决,而对于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等问题,则需要通过人工客服渠道优先解决。企业需合理配置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的服务时段和服务方式,设计更便捷顺畅的客服切换通道,提升无感切换的技术水平,杜绝智能客服“搞不定”、人工客服“找不到”的现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客服不是成本“包袱”,而是服务“窗口”,是企业的宝贵资产。只有提供有温度的服务,企业才能精准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解决消费痛点,赢得消费者口碑,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走得更稳更远。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