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12:24:18 来源: sp20241228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来,基础教育领域持续深化对“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的认识,跑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加速度”。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杂志面向广大读者和用户遴选、征集“2023年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回顾总结这一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动态及重要事件。根据近日来广大读者和用户的投票结果,同时多方征求基础教育领域权威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以下“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现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半月谈杂志社、新华网、人民网教育频道共同发布。
教育强国建设
立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教育“总航标”
2023年10月12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们在秋季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才艺展演。通讯员 张鹰 摄
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共中央政治局2023年5月29日下午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解读: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强则国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国家意志和国家行动。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立足长远、标准引领、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和系统提升。要进一步科学认识和把握深层次教育改革的综合性、复杂性、深刻性和系统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巩固规模优势,提升质量优势,努力在增强教育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下功夫,持续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在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基点在基础教育
擦亮人才成长发展底色,筑牢教育强国坚实底盘
2023年2月7日,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二完全小学,老师领读新学期第一课。通讯员 曹高林 摄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2023年5月29日下午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
解读:从个体成长角度看,基础教育是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个体成长中具有关键的不可逆的作用。从社会角度看,基础教育学段的教育在整体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体系运行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行为规范、价值准则,都要在这一阶段奠基。从教育角度看,基础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基础,也是终身教育的前提,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如何发挥好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为青少年儿童一生的成长发展奠基,必须打好基础,巩固和发扬我国基础教育优势,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打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打牢民族复兴人才奠基底色,强化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另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要面向未来、增强后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奠基,为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强国提供支撑。
教育家精神
指明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树立教师成长发展标杆
人民教育家 于漪
背景: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2023年9月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与会教师代表。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解读: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广大教师提出做“四有”好老师、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等殷切期望。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既源于千百年来师者的优良传统,又立足于当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核心和重要抓手,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价值引领和精神鼓舞,对于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抓手
2023年4月13日,在贵州省黔西市铁石苗族彝族乡铁石小学,来自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第二小学的老师在上英语公开课。通讯员 熊军万 摄
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市(地、州、盟)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
解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存在社会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成为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深刻把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均衡发展水平,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时有序有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保障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二是保障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要实现“应助尽助”;三是保障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就业创业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务,要实现“应保尽保”。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2023年9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小学,学生们在课堂上举手发言。通讯员 谭云俸 摄
背景:2023年,为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意见,决定组织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意见提出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素质教育提升行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数字化战略行动、综合改革攻坚行动等8项重大行动。
解读:“扩优提质”四个字简明扼要地反映了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教育工作的攻坚目标和重点任务,即解决基础教育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的问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对人民群众“上好学”教育诉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点作用的重大举措。
教育数字化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20日,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小学,学生们通过智能双师课堂,进行《注意力专项训练》课程的大屏互动。通讯员 郑敬亭 摄
背景:2023年1月12日,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月,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6月19日至20日,2023年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会上宣布成立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9月,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颁奖仪式在法国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项目和爱尔兰“国家资源中心”项目共同获奖(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全称哈马德 本 伊萨 阿勒哈利法国王教育信息化奖,由巴林王国提供资助,主要奖励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是联合国系统内教育信息化最高奖项);10月12日至13日,教育部与宁夏部区会商会议、教育数字化助力中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银川举行,推进会上,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新版、“智慧教育”APP同时发布。
解读: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基础教育数字化。中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面向新时代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我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数字化,注重发挥数字技术对基础教育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数字化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另一方面,要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中国基础教育数字化。在数字化基本建设实现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技能,促进实效明显的大规模应用,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阅读涵养精神,书香伴我成长
“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浙江长兴县第二小学城东校区邀请省优秀阅读推广人田家村到校开展“阅读悦成长”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享受阅读,营造书香四溢、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通讯员 王徐超 摄
背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022年4月23日,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提出希望。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2023年3月,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解读: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关乎学生个人成长与成才,关乎民族精神涵育和弘扬,关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品味的养成在家庭、在学校,也在社会。要重视经典阅读,注重方法引领,加强“书香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让读书行动真正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基。
科学教育加法
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厚植创新人才培养沃土
2023年12月14日,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后坪镇中心学校,学生们参加电子制作竞赛。通讯员 杨韬 黄玲 摄
背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2023年,教育部决定分3批启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项目。
解读:基础教育阶段加强科学教育,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丰富科技创新人才储备的关键举措。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面提升科学育人水平,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落实,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民族复兴先锋力量
2023年5月30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一中,高三学生在学校的沙盘室内通过摆放物件释放压力。通讯员 曹忠宏 宋红梅 摄
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2023年,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2023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的通知,为切实发挥专家的咨询和辅助决策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决策水平,教育部决定组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
解读:当前,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助于支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健康观念,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成长潜力,推动青少年健康迎接光明、灿烂的未来。
家校社协同育人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凝聚三方优势显合力
2023年5月12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学生请妈妈品尝自己刚刚拼好的水果拼盘。通讯员 丁根厚 摄
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良好育人生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解读: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在于“协同”,三者共同服务于“育人”这个核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共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要让教育效能最大化,就必须将学校社会家庭的三方优势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家校社协同育人不仅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也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密不可分,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是顺应素质教育理念,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回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家庭教育应当主动协同学校发挥其教书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建设,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