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7:57:02 来源: sp20241125
淄博、榕江、理塘、哈尔滨、西安、成都、南京、长沙、天水……近几年,不少城市受到舆论大量关注,成为网红城市。网红城市形成过程中,相关话题的发酵和传播,往往沿着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想象展开,而大家对城市的认知和想象,又基于城市特有的历史和文化。比如,人们对西安的讨论总离不开汉唐文化;提起南京,大家会想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对于因烧烤而出圈的淄博,人们则倾向根据“好客山东”的文化认知对其定义。总之,网红城市的具体成因各不相同,但每个网红城市的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基因。从今天起,本版开设“那些网红城市背后的文化密码”栏目,与您一起探讨网红城市背后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风俗民情。
成都是我国老牌网红城市之一。2022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携相关平台和机构发布的《蹲个城市: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显示,长沙、昆明、成都位列“年轻人心目中的宜居城市”前三;2023年8月,某知名出行平台发布的《2023年暑期出游市场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成都位列“暑期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前三;2024年1月,西北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鸥维数据发布的《2023年中国网红城市TOP20》榜单显示,北京、上海、西安、成都、重庆位居前五。
人们为什么喜欢成都?到那里可以看大熊猫并感受当地独特的熊猫文化是重要原因。比如,2024年春节假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门票连续多日都是“秒光”,整个假期共吸引44.2万人次的游客前往打卡,其中外地游客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1.成都与大熊猫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关系
四川被称为“大熊猫的故乡”。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湿度在80%以上,再加上拥有丰富的森林、食物和水资源,非常适合大熊猫生存。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横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达2.2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省涉及1.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36%。
打开大熊猫分布地图会发现,成都处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走廊状分布的中心位置。成都的条件得天独厚,既拥有适宜野生大熊猫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具备推动大熊猫繁育和研究的经济、科技条件。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有野生大熊猫73只。在人工繁育大熊猫方面,成都取得的成绩更大。成都人工繁育的大熊猫,从1994年的18只增加到2022年的237只,增长了12倍,占全国大熊猫圈养种群的35%(全国圈养种群673只),占四川大熊猫圈养种群的39%(四川圈养大熊猫种群601只)。
随着人工繁育的大熊猫的增加,成都开始推动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工作。所谓野化放归,是对人工饲养、繁育的动物进行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后,将其放回大自然,使其彻底适应野外生活。2012年,位于都江堰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又名“熊猫谷”)投入使用,一些大熊猫开始在这里接受野化训练。2018年12月27日,经历近三年野化训练的大熊猫“小核桃”和“琴心”被放归。它们是首次在成都范围内放归的人工圈养繁殖的大熊猫。
随着大熊猫数量的增加,尤其是野生大熊猫的日益增多,人们在野外、村口甚至上班路上偶遇大熊猫的新闻频频出现,而且这种“偶遇”对成都人而言,已不再是罕有的惊喜。比如,2023年4月11日,成都市大邑县一市民在驾车上班路上,途经大邑县大双路时就偶遇了一只正在“遛弯”的大熊猫。2023年12月30日,一成都市民在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时,偶遇一只野生大熊猫在公路上“散步”。
大熊猫喜欢生活在成都这片土地上,成都也尽可能为大熊猫的生活、繁育、研究提供良好条件。成都与大熊猫的这种天然的亲密关系,让其成为大熊猫保护的重要基地以及外界探寻研究熊猫文化的重要窗口。
2.成都是一个把熊猫文化运用到极致的城市
大熊猫是成都的宝贵资源。成都不仅保护大熊猫、研究大熊猫,也在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对外传播等方面,努力挖掘使用熊猫元素。
在成都,到处可见跟大熊猫有关的建筑、雕塑、酒店及文创产品。比如,位于成都春熙路商圈红星路步行街的雕塑“爬墙熊猫”(高1.5米、重13吨),抬着屁股搭着腿在IFS国际金融中心外立面墙壁上作向上攀爬状,萌态可掬而又充满动感,成为游客眼中的网红雕塑。
在地铁、公交车上,大熊猫的图案比比皆是。在商场、写字楼等地方,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熊猫玩偶。此外,成都还有熊猫大道、熊猫小镇、熊猫剧院、熊猫餐厅、熊猫邮局、熊猫体育公园、熊猫电视塔、熊猫路小学……总之,“熊猫”是成都人生活中的高频词,熊猫元素已经融入成都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成都地区的熊猫主题文艺创作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文学方面,《熊猫花花》《熊猫香香》《熊猫萌兰》等一大批文学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其中,由“熊猫作家”蒋林撰写的首部记录明星大熊猫“花花”成长过程的《熊猫花花》已入选“中国好书·六一专榜”。舞台艺术方面,舞剧《大熊猫》用曼妙舞姿讲述800万年前大熊猫的寻光之旅,以深厚的人文关怀诠释“国宝”的文化内涵。我国首部熊猫主题驻场音乐剧《熊猫》,通过五位熊猫勇士,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成长与和谐共生的故事。此外,跟大熊猫有关的绘画、书法、摄影、雕塑等创作活动也在成都常态化开展。
在成都,每逢大型活动,大熊猫也是必然的“参与者”。比如,2023年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吉祥物是名为“蓉宝”的大熊猫卡通形象。始于2023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优秀影视作品评选活动,其奖项取名“金熊猫奖”。今年4月即将举办的成都世园会会徽也以熊猫头部轮廓为基础。
即便在成都农村,熊猫元素也随处可见。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是农民使用最多的墙绘形象之一。为发展乡村旅游,一些农民用彩色水稻种出巨型大熊猫图案,还搞起了熊猫主题民宿。
总之,大熊猫已经成为成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甚至这样评论:“成都是一个把熊猫文化运用到极致的城市。”
3.到成都看大熊猫是为体验不一样的慢生活并获得一种情绪价值
到成都,多数人都想去看大熊猫。提起成都,人们大概率也会想起大熊猫。大熊猫与成都的这种关联性,让其成为成都的独特文化名片。
有关统计显示,成都接待的境外游客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为观赏大熊猫而来。
游客们既可以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近距离观看大熊猫玩耍、吃竹子和睡觉,并了解国家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所做的努力,也可以在城市的不同空间感受熊猫文化。真实的熊猫以及遍布全城的熊猫文化元素,足以帮助人们放慢脚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品味城市的烟火生活。
大熊猫为成都带来了人气和流量,并将成都推上热门旅游城市榜单,让其长期位居网红城市行列。
但是,游客们到成都排队看大熊猫,不像在其他城市的动物园只为看个稀罕,更多是为感受岁月静好并体验一种与紧张的现代都市生活不一样的慢生活。
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说,成都“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富足安定的生活环境,让成都人得以长期生活在“巴适”的状态中。在成都方言中,“巴适”有舒服、安逸的意思。生活悠闲、安逸、舒适是成都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点,也是成都城市文化的重要标签。所以,古代有“少不入川”的说法(因为这里太悠闲,会磨灭年轻人的锐气),而到了现代,成都成为人们眼中“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大熊猫不仅外表憨态可掬、呆萌可爱,而且生活闲适安逸。它每天一半的时间在进食,吃饱喝足后,找个舒适的地方,四仰八叉,一边晒太阳,一边打盹。在外地游客眼中,大熊猫的那种悠闲生活,与成都人品美食、逛茶馆、摆龙门阵的那种闲适生活有颇多相似之处。游客逛成都、看熊猫,多是为体验成都人的那种慢生活。
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一直如此,成都的大熊猫一直都在,为何成都及成都的大熊猫最近几年成了人们眼中的网红?这跟现代人越来越重视情绪价值有关。
今天,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比过去要大很多,大家需要各种途径缓释压力、平复情绪。在国人的文化心理中,作为“国宝”的大熊猫,呆萌、憨厚、可爱,代表着一种治愈的力量。事实上,很多人看了大熊猫后,心情确实好了很多。正如一些网友去成都看了网红大熊猫“花花”后所评论的,“每次不开心,一看到花花,我心情就能迅速平复下来”“她治愈了我,为我提供了心灵的慰藉”。
总之,内心平静、身心健康和情绪价值是现代人的普遍需求,而成都的慢生活以及那里的大熊猫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而这大概是成都熊猫文化形成的深层原因。
(作者:敬城,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