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指挥学院:让信仰火炬越燃越旺

发布时间:2024-11-30 10:55:30 来源: sp20241130

火箭军指挥学院某培训班学员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现场聆听红色故事。张磊摄

初冬延安,层林尽染,枫叶飘红。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游人如织,大家都来瞻仰这座中国革命的红色殿堂。纪念馆一隅,火箭军指挥学院某培训班学员正在这里开展现地教学。

穿过整齐的队列,政治工作系文职副教授孙晟阔步走向讲解位置,为学员们讲述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岁月。

“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谷走向高潮,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铿锵有力的解说、娓娓道来的讲述,让学员们真切感受到革命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孙晟看来,把教育课堂搬到革命圣地,通过观看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让学员们置身现场回望历史,深刻感悟信仰伟力,这种现地教学带来的思想冲击更加强烈、烙下的思想印记更为深刻。

运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地教学,是火箭军指挥学院的特色教学品牌。多年来,一茬茬学员在追溯革命历史中磨砺思想剑锋,在赓续优良传统中凝聚信仰之力。

播 火

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

闽西古田,晨曦微露。

漫步这座镌刻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小镇,火箭军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文职副教授孙晟感到无比亲切和崇敬。

作为学院现地教学负责人之一,孙晟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古田。这里的许多场景和文物,他都能绘声绘色地为学员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不远处,一群身着红军服装的中学生正在进行参观。青山白云映衬下,现实与传统相遇,让这一幕极具历史张力。90多年前,同他们年纪相仿的红军战士们,也是在这里点燃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信仰之火。此刻,孙晟的内心无比澎湃。

在学员们眼中,知识渊博、富有激情的孙教员,似乎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其实孙晟心中明白,想要把党史军史讲好,只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

孙晟出生于红色家庭,爷爷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兵。孙晟从小就对革命故事如数家珍,2007年他从武汉大学历史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带着对部队的向往,成为一名军校政治理论教员。

孙晟刚入职不久,就赶上学院组织到古田现地教学。作为历史学专业高才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早已了然于胸,对这次教学他信心满满。

然而,当真正走进革命圣地,书本上的知识真真切切呈现在眼前时,孙晟还是受到了极大震撼。

走进古田万源祠,站在当年召开会议的地方,老教授赵泽宽指着斑斑炭火印迹对孙晟说:“政治理论教员是在人的灵魂深处耕耘,只有心怀火炬才能点燃更多‘星火’。”

赵教授的一番话,在孙晟内心久久激荡。90多年前那个寒冬升腾跳跃的炭火,仿佛也在他的内心跳动着、燃烧着。回到学院,孙晟将这段话写在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时刻感召着自己。

“要相信‘相信的力量’!”随着组织现地教学的次数不断增加,孙晟愈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理论教员,不仅要了解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更要以一片炽热的情怀,让革命精神的火种在学员头脑中扎根。

这些年,学院不断延伸现地教学半径,建立了贯穿中国革命历史、涵盖全国红色教育资源的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红色教育磁场。包括孙晟在内的政治理论教员先后组织了40多次现地教学,行程累计数万公里,他也早已从“听故事”的人变成了“讲故事”的人。那些熟稔于心的革命历史,他讲给一批又一批学员听,将红色薪火播撒在学员心田。

“只有心怀火炬,才能当好新时代‘播火者’。”孙晟说,“把党和军队的历史讲述好传承好,是我们这些政治理论教员的共同心愿。”

铸 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看到了什么?”

此刻,黄洋界上烟雨朦胧。努力向远处眺望,山风扑面而来,女学员蔡艺虹在心中不断自问。

赴井冈山开展现地教学前,教员在课程布置时告诉他们,90多年前,这里也曾有过一场著名对白——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黄洋界上问过红军战士同样的问题。战士们抢着回答,有人说“可以看到江西”。有人说“还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追寻先辈,触摸历史,蔡艺虹的心情格外激动。

那天,井冈山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蔡艺虹跟随队伍来到通往黄洋界哨口的小道上。与当年红军官兵走过时相比,这条小道已经拓宽了许多。

即便如此,上山的路也并不轻松——山高路陡、地面湿滑,蔡艺虹跟另一名女学员相互搀扶,一步步地向上攀登。

跟班见学的政治工作系教员李媛媛在队伍最后收拢人员,她一边给学员们加油打气,一边和学员们重温“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40多岁的朱德总司令经常亲自参加挑粮,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听着李教员的讲述,蔡艺虹身上的疲惫瞬时少了许多,她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红军将士挑粮上山的情形。那个瞬间,她的脑海中闪过一个词语——无畏。“因为信仰,所以无畏。这是中国军人的根与魂。”蔡艺虹说。

现地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学员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教员们区分不同教学点位、不同培训班次,设置专题授课、参观见学、情景教学、仪式教育、研讨交流等教学环节,不断拓展教学方式、深化学习质效。

“作为指挥学院的学员,一定要走出书斋,走进红色课堂、战场遗址,打通历史与现实的思考通道。”李媛媛说。

几天时间里,蔡艺虹和同学们参观了20余个教学点位,聆听了两堂专题辅导课、7次现场微党课,参加了1次集中讨论辨析……谈及感受,蔡艺虹说:“教学内容一环扣一环,引导我们穿越历史时空寻根溯源,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撼在教室里是感受不到的。”

把课堂搬进革命圣地,对带班教员的理论素养也是一大考验。每次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员首先要弄清楚看什么、学什么、研什么,周密规划“红色路线”,量身定制“教育套餐”——不仅要全程督学,还要担任解说,现场为学员讲授要点、解疑释惑。

“6个儿子牺牲后,老人又把老七、老八送进红军队伍,兄弟俩后来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前,政治工作系某教研室主任官蕊正在讲述“八子参军”的革命故事。讲到动情处,她和学员们一样,眼中闪着泪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官蕊说,每一处红色资源,都承载着我党我军辉煌壮阔的历史记忆,“组织现地教学,目的是让每名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净化心灵、铸牢军魂。”

古田、瑞金、延安、西柏坡……在学院的精心设计安排下,一条“红飘带”串起一堂堂生动的现地教育课,把学员们带回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红色圣地承载的历史与精神,在每个人内心深处激荡。

弘 扬

传承不是守住炉灰,而是将热情火焰传递烧旺

西北高原,北风呼啸。

中军帐内,参加实弹发射任务的火箭军某营参谋罗铭剑正在紧张进行作战筹划。

此刻,透过漫天黄沙,一枚枚大国长剑整齐列阵,昂首苍穹。望着眼前蓄势待发的导弹剑阵,罗铭剑的思绪不经意间回到了在学院参加现地教学的场景。

那次,罗铭剑跟随队伍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来到著名的3棵枫树下,教员许彬奇带着学员们从村口的古驿道一路向前。他告诉学员,当年红军离开三湾后,国民党反动派曾对村子进行了7次灭绝性的焚毁。如今,唯一留下来见证历史的“文物”,就是刚刚走过的古驿道和村头的3棵枫树。

“时光荏苒,这3棵枫树沐浴着风风雨雨,见证着历史兴衰,如今却更加枝繁茂盛、生机盎然。”许彬奇说,我们革命军人就如同这些脆嫩的枝芽,只要把根扎在泥土里,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就一定能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仰望已有百年历史的枫树,罗铭剑内心也有一颗种子正在发芽。“当年革命先辈们在缺衣少粮、武器匮乏的困难环境下都能始终坚定信仰,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今天,我们作为大国长剑的执剑人,武器装备先进了,革命精神更不能丢。”罗铭剑说。

在罗铭剑参加实弹发射任务的同时,茫茫林海雪原,火箭军某旅政治指导员寇立夫正带领连队官兵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前重温入党仪式。

寇立夫曾是学院培养的一名生长干部学员。当年,他随队赴湖北红安开展现地教学。沿着黄麻起义的路线,他们从红安县城徒步拉练到革命老区七里坪,急行军近30公里,不少同学脚上都磨出了血泡,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回忆起那段经历,寇立夫说:“追溯红色足迹,先辈们身上折射的精神伟力始终激励着我。”

两年前,寇立夫成为一名政治指导员。回学院培训时,来到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参观见学,在“伟大的历史转折”铜雕前驻足观看……

回到连队后,寇立夫发现连队官兵对个别革命历史了解不深,情感上很难共鸣。他积极借鉴学院现地教学有益经验,把运用红色资源作为连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那段时间,寇立夫跑遍了驻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并与其建立共建共育机制,广泛开展“兵说党史”“革命故事我来讲”等教育实践活动。在红色文化熏陶下,“讲革命故事、当革命传人”成为连队新风尚,寇立夫本人也获评火箭军一级优秀政治教员。

两名曾经在学院参加过现地教学的学员,虽然岗位不同、参观学习的地点不同,内心受到的震撼却是一样的。

“传承不是守住炉灰,而是将热情火焰传递烧旺。”政治工作系某教研室主任金忠严介绍说,这些年,学院秉承“将历史延伸,与现实对表”的思路,聚力打造《建设学院特色红色资源育人模式问题研究》课题,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维融合”的红色育人格局,让历史与现实相印证、理论与实践相贯通,让红色基因扎根实践沃土、开出绚丽之花。

夜幕低垂,教员樊树军的办公室依旧亮着灯。刚从遵义现地教学归来,他第一时间对现地教学的鲜活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为新学员准备一堂《革命圣地的血脉传承》微党课;学员宿舍内,即将毕业返回部队的研究生学员林冉,正在认真整理这些年参加现地教学的心得体会和现场照片,计划把这些第一手资料带回去同战友们分享……

一次次触摸历史的现地教学,一堂堂活泼生动的红色课堂,犹如生生不息的火种,在每名师生的内心深处,在奋斗强军的征途之上,燃成信仰的熊熊火炬。(肖盼 周波 袁帅)

(责编:陈羽、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