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1:55:52 来源: sp202412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再次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彰显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对于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础支撑的重要意义,也为军队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空军工程大学党委班子成员采取走访军地高校和一线部队、召开问题研讨会等方式,对加强军队科技人才培养进行专题调研。空军工程大学党委研究发现,本校在聚焦未来高端作战需求,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推动全面深化科研攻关、服务备战打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活力依然没有充分激发和释放出来。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科研发展和为战育人质效。
当前,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急鼓催征,对接未来战场“需求侧”,加强国防科技人才供给,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十分紧迫。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把发展科技核心战斗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一是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风尚,激发官兵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追求、行为习惯、时代风尚,使崇尚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成为全校文化自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基因,采取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协同发展策略,强化“培塑科学精神、培育科技素养、培养科创能力”的科技教育思路,让创新文化融入办学育人全程,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沃土。
持续深化拓展“人才特区”试点,建立完善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机制,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分类评价措施办法和文职人员高端人才薪酬模式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培育一批创新有影响力、科技有竞争力、攻坚有战斗力的创新团队。
用足用好科研激励政策,出台科研岗位津贴管理规范,支持教员参加“白名单”学术活动、到地方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兼职,实施校内科研自主奖励,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发挥全校人员首创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全速发动科技创新引擎。
二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思政引领,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科技教育实践,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积极聘请科学家、教学名师、部队领导等担任客座教授,组织“博导谈人生、将校话使命”系列讲坛,大力培塑官兵正确价值取向和奋斗强军志向。
坚持典型带动,大力宣扬科研人员胸怀祖国、矢志强军、勇攀高峰的先进事迹,每年结合“最美空工大人”评选,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团队的表彰宣传力度,推出一批内蕴深厚、形式多样的优秀文艺作品,激励官兵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强军事业。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科研人员作风负面清单,使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常态化,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改进科研管理、规范科技活动,持续破“四唯”、减“五多”,为科研人员松绑解负,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
三是持续推进为战科研。
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深化最新思想理念、理论成果、战法战例学习研究,引导官兵谋制胜之道、砺打赢之技、研创新之法,持续推进向战科研,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
深化科研学术攻关,推行有组织的科研管理,建立校院领导带头科研机制,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和党委评价体系,加强规划、任务、力量、资源等方面的统筹,推动科技创新形成强大合力。聚焦空天动力、智能无人等新域新质,创新基础研究组织模式,积极承担有层次、高水平、引领性科研任务,不断提高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抓好科技创新活动,整合提升校内学术活动,创办“空工大讲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坛,积极承办全军科普讲解、空军数智创客等大项任务,举办大学“创新杯”科创赛事,大力扶持青年教员和学员开展科技创新,办好军事和科技创新俱乐部,丰富拓展第二课堂,不断活跃学术交流氛围、提高教员和学员的向战科技素养。
坚持科研成果紧贴实战、服务部队,使科技创新与部队建设发展接轨对焦,畅通与一线部队、工业部门联研联试联用渠道,用好融通公司转化平台,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军事应用的创新链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速度和效益,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空军工程大学党委)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