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1万亿元增发国债

发布时间:2024-11-26 06:24:31 来源: sp20241126

原标题:如何用好1万亿元增发国债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为何增发国债?增发的国债用于何处?如何精准有效使用资金?

为何增发

今年以来,京津冀部分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灾后重建任务较重。同时,近年来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灾区主要集中在山区与蓄滞洪区,经济基础薄弱,共造成京津冀三省市142个县(市、区)、55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660亿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苟护生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所长杨萍表示,近年来的暴雨洪涝灾害,暴露出我国在防汛防洪和救灾应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短板,亟待通过政府投资加快补齐。当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难以满足上述需要。我国中央政府杠杆率不高,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低水平,加大政策调节力度具有一定空间。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既用好了政策空间,又找准了发力方向,符合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是补短板、惠民生,更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投融资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永恒表示,本次增发国债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但资金安排给地方项目,同时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标准,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有助于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缓解地方债务压力。

用在哪里

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正抓紧牵头编制《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5省市也分别编制地方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介绍,本次增发国债将重点支持两个方面。一是灾后恢复重建。立足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尽快推动倒损民房和医院、学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同步抓好水毁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等领域恢复重建,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在系统谋划、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大清河、永定河等河系综合治理,推进骨干河道疏浚、重要堤防加固,强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运行管理,补齐城市排涝、气象水文应急等领域短板,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段红东表示,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资金,集中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尤其是强化重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运行管理,将为保障流域区域防洪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使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按项目管理,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

“项目跟着规划走”,即优先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的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有力支撑规划实施。

“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就是国债资金要根据符合条件的项目情况进行安排,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组织申报项目并开展审核筛选,根据选定的项目下达项目清单和项目预算。

罗国三表示,9月份以来,经初步筛选后,符合条件的项目有7000多个,国债资金需求超1万亿元。同时,各地方还正按照国债投向领域,抓紧再储备一批项目并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因此,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项目储备充足,为国债资金精准快速直达具体项目并尽快投入使用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审核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投向要求;二是以中央和地方已经批准的各类规划或实施方案为基本依据;三是项目前期工作和要素保障到位,资金下达后能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四是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相匹配,保障顺利完成今明两年国债项目建设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邱天朝表示。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本次增发国债,为推进北方河流流域防洪系统治理、整体提升流域洪水防御能力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同时,水利建设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项目将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预期持续向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责编:申佳平、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