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18:39:28 来源: sp2024110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锐意进取态度,是自觉肩负历史使命、永葆“赶考”清醒的实际行动,是坚定历史自信、创造历史伟业的主动实践。要不断发扬斗争精神,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坚定斗争立场,坚决与重大挑战作斗争。要坚定斗争立场,坚定初心使命,明确新时代新征程斗争的大方向,正确分析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性时代性特点,总结党的百年斗争经验,意识到斗争的长期性,做好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坚决同危害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大挑战作斗争,坚决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将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准,使其在打击敌对势力渗透、抵制歪风邪气侵蚀等实践中不断丰富斗争经验、涵养斗争精神,做到思想清醒、立场坚定,有效应对重大挑战。
讲究斗争艺术,灵活与各项挑战作斗争。要在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等重大原则性问题上寸步不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用正确的方法制定战略策略,适时调整斗争思路并选择合理的斗争方式,掌握斗争力度,灵活应对各项挑战。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分析斗争的重点任务,针对各项挑战制定不同的斗争方略。
明确斗争目标,汇聚各方面力量联合斗争。要以斗争促团结,在与党内危害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行、国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的行径、国外敌对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教育和引导党员群众自觉运用唯物史观辨明真相、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要以团结促斗争,汇聚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积极力量,与危害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挑战作斗争,打击敌对势力的污蔑、挑衅和分裂企图,防范侵害人民权利的潜在风险。
保持“赶考”清醒 创造历史伟业
担当历史使命,创造历史主体价值。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分析新时代新征程的新特征,科学地对历史进程和趋势进行判断,制定新举措新战略,带领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强化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政党目标,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智慧和力量。
团结带领人民,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要尊重和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胸怀“国之大者”,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破解先富与后富、生产与消费、分配与再分配、科技与就业等矛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激发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激情与热情。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民族复兴汇聚强大动力。
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凝聚斗争动力。要坚守初心不变质,始终保持“我是谁”的理论清醒,培育增强“为了谁”的使命自觉,健全完善“依靠谁”的制度保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引导党员群众坚定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革命品质、执政理念的认同,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凝聚斗争动力,“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本色。
坚定历史自信 掌握历史主动
夯实斗争底气,坚定“四个自信”。首先,培育斗争意识,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正确分析当代世界“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与演进趋势,明确我国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培育忧患意识和斗争意识。其次,培养斗争思维,坚定理论自信。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党员群众完整、准确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斗争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在面对挑战考验时作出正确的战略判断,灵活运用斗争策略,进而坚定理论自信,做到斗争有“成”。再次,深化斗争实践,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化防范化解内部风险的斗争实践,清除危害党的团结统一、破坏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因素,深化应对外部挑战的斗争实践,提升抗压韧性,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在斗争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最后,积蓄斗争动力,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围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反映斗争精神的文艺作品,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数千年来中国人民抵御自然灾害、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传统,在文化传承中激活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积蓄斗争动力。
提振斗争志气,回答好“四个问题”。首先,把好斗争方向,回答好中国“向何方”的中国之问。要把握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理论问题进行伟大斗争,界定好斗争的范畴、形态,制定斗争战略和策略,把好斗争的方向。其次,研判斗争趋势,回答好世界“怎么了”的世界之问。要始终坚定对自身发展的历史成就、当下历史实践、未来前景的信心,正确研判斗争趋势,自如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冲突以及意识形态斗争等各种势力和浪潮的冲击。再次,夯实斗争基础,回答好人民“要什么”的人民之问。健全民意反馈机制,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全方位了解民众的意见、建议和主张,始终关注人民的新期待、新需要。最后,把握斗争主动,回答好新时代“新在哪”的时代之问。要正确分析新时代斗争的新特点、新形势,锚定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历史方位,积极应对时代新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新变化。
增强斗争骨气,把握好“四个主动”。要把握好历史伟业的创造主动,争取判断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国际形势变化的主动,继续带领人民勇于斗争、善于创造、敢有所为;要把握好历史机遇的战略主动,增强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自信,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好历史机遇;要把握好历史力量的引领主动,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执政理念,动员和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激情与热情;要把握好历史经验的总结主动,全面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激发前进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汲取历史经验,自觉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谭皓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