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1:09:12 来源: sp20250102
盛夏,沿着210浙江省道金华浦江段(原20省道浦江段)一路行驶,只见花海缤纷民居雅致,满载农产品的货车源源不断,把沿线村庄的新鲜果蔬运往城市。
这条游客眼中的网红路、村民心中的致富路,曾是漫天尘土与坑洼泥泞的代名词,标准低、路况差、事故频发,严重影响着浦江西北山区人民的出行。
转变,始于2003年。那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队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市场取向改革早,既具先发优势,也使得一些矛盾和问题较早出现。到21世纪初期,这些“成长的烦恼”通过信访渠道大量反映出来。
当时的浦江县,信访问题尤其突出,仅2002年,全县受理信访就达10307件次,是全省信访重点管理县。
在很多人眼中,习近平同志接待信访群众的第一站选在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浦江,颇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有人建议另选其他县。习近平同志却明确说:“哪里矛盾问题多,领导干部就应该去哪里,到浦江下访不变了。”
对这次下访,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不仅认真阅看市县上报的材料,还亲自指导访前问题的摸底梳理,接访时间、场地选择,省、市、县三级下访部门负责人的组成,接访流程、接访力量的安排,接访秩序维护、应急预案制定等重要环节工作。
他明确要求浦江县贴出安民告示,广而告之。当地媒体发布预告后,人们奔走相告,短短几天时间,全县预登记的来访群众就达到429批。
活动当天上午8时,近千名群众涌向接访地点——浦江中学。
杭坪镇农民蒋星剑冲在最前面。他要反映的,是20省道浦江段的拓宽改造问题,“这条道路年久失修,事故频发,给山区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习近平同志一边听,一边摊开地图,仔细查看线路,还请坐在一旁的省交通厅负责人提出解决方案。听完意见,他当场拍板:这是一条山区群众的“小康之路”,不仅要建,而且要建好。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彰显的是“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工作理念。
接访结束后,习近平同志说:“领导干部下访多了,走得勤了,许多矛盾就能在源头解决,群众的困难就迎刃而解。”
2003年12月29日,20省道浦江段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山区群众像过节一样,纷纷涌向开工仪式现场,为这个惠民项目欢呼。
习近平同志也一直惦记着。无论在杭州遇见来自金华和浦江的干部,还是深入金华调研,或遇见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习近平同志总是要仔细询问改造工程的进展情况。
他一再叮嘱,一定要把20省道浦江段改造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廉政工程,一定要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好,一定要把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从中受益。
2005年10月,全长19.8公里的20省道浦江段全线贯通,昔日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阳光大道。
2006年新年伊始,一封盖有浦江西部山区97个村民委员会鲜红印章、代表20多万村民的感谢信,寄到了习近平同志手中。“感谢您为我们修建了致富路、幸福路和通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村民们这样写道。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浦江下访后,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下访接待群众这项工作,贵在经常下去,长期坚持,必须靠健全的制度来保障。
之后的连续三年,习近平同志先后到杭州市临安区、湖州市德清县、衢州市衢江区进行下访,实实在在为基层群众解决难题、化解矛盾。
在他的率先示范下,领导下访在浙江全省推开并成为一项制度。2017年,《浙江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发布,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省级领导干部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下访活动,市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接待群众来访,县(市、区)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定点接访。截至目前,浙江已建立省级领导带头下访、市级领导定期接访、县级领导值守接访、乡级领导随时接访、村级干部上门走访的“五级大接访”架构。
20年来,浙江省、市、县三级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共约15万人次下访接待群众,累计接待群众20余万批70余万人次,化解20余万件信访问题。
习近平同志曾将他亲自推动的“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归纳为“四个有利于”:有利于进一步畅通与基层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有利于面对面地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利于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我们研究、探索和把握信访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规律。
如今,“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信访层面,其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推动浙江成为治理效能最高、人民群众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潮新闻 记者 陆乐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