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09:44:31 来源: sp20241114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城市规模越大,治理面对的问题越复杂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秉承“稳中有进”的理念,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在重庆两江新区的康美街道,一家公司的员工最近转忧为喜。原来,距离公司不到500米的地方有一所学校,一到上下学的时候,厂区门口便堵得水泄不通。获悉群众所愁,当地几家职能部门迅速开展“马路办公”,解决方案现场出炉:调整交通路线、优化信号标识、高峰期全路段禁停……上下学安全无忧,上下班通畅无阻,产城更好融合,群众的烦心事在城市治理的优化中迎刃而解。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在重庆,强调“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在天津,指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任务”;在上海,勉励“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常抓不懈。
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2%。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眺望前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在必然。
城市规模越大,治理面对的问题越复杂。比如上海,拥有富集的资源要素、先进的产业集群、广阔的发展机遇,多年前也患上建筑密、人口稠、房屋挤、道路堵、绿化少的“大城市病”。如何破解?“把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城市建设好、治理好,要有大格局、大思路,也要有精细化思维和‘绣花’功夫。”沿着总书记的指引,上海市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建设成为‘五个中心’”的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抓好“生活小事”,垃圾有序分类,公园加速“生长”,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小大由之”的思路,架起城市发展的“天际线”,也夯实了“人民城市”的“地平线”。
新时代的超大城市治理,既讲究效度,也追求温度。在广东广州白云区,5万多个城市部件和近2万个城管物资“搭载”一系列物联感知设备——“白云智慧城管”运营平台每日处理5000余份工单,不仅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还促进全区日均垃圾量同比下降300余吨,间接节约财政资金近千万元。数字赋能、服务集成,同样蕴含着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快”的追求。“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各地推进城市治理的方式不断创新,城市运行和治理更加便捷、更富智慧。另一方面是“慢”的耐心。“老人办事不用跑”窗口、人工专用绿色通道、大字版标志标识……一个个温暖的细节,饱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人民城市的本质属性”。“快慢相宜”的举措,彰显“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诠释“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要看到,城市治理是一项全方位、全周期的系统工程。去年夏季,北京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提出“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总思路。既立足眼前,尽快让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又着眼长远,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发展“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秉承“稳中有进”的理念,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方能使超大城市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
把握“大与小”,平衡“快与慢”,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辩证法,也是治理的方法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一定能让城市的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