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队友的4个月 如何穿越心中那条“河”?

发布时间:2024-11-22 06:48:35 来源: sp20241122

  回访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队员

  失去队友的4个月 如何穿越心中那条“河”?

  “我一直想回去看看那道河沟,看看那个场景是什么样子?能回去我很高兴,但也很紧张,因为那些东西可能一辈子都会记在心里。”

  2023年11月30日,距离北京7月31日暴雨已过去4个月,刘文永第一次回到那个让他经历生死的地方,那个令他永远失去两位队友的地方。

  刘文永,北京市房山区蓝天救援队队员,代号“一休”。在失去队友王宏春和刘建民的4个月里,他如何穿越心中的那条“河”?

  重忆

  “我们必须把这4人接上”

  4个月,对普通人来说,或许只是寻常的100多天,但对接连失去两位队友的刘文永来说,却仿佛经历了4年。

  这一切,始于2023年7月30日。那天,北京中雨转暴雨,当晚8时许,北京市房山区蓝天救援队接到佛子庄乡白草洼村一名女子求救,称家中水深已达两米……救援队立即组成16人小分队奔赴白草洼村。然而,由于道路受阻,直到晚10时许他们才赶到附近。此时,大水已封死前行的路,小分队只能紧急调整,一边将信息告知当地政府,并帮助进行群众安置、保障,一边择机施救。

  7月31日凌晨3时许,蓝天救援队折返到班各庄大桥,发现处于十字路口的大桥地基已损毁,如果通行,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于是,刘建民和5名队员组成劝导小队,与2名路政人员配合拦截、劝返车辆。另外10人小组,则徒步冒险转移白草洼村受困群众。

  天色渐亮,水越来越大。上午9时许,队员和路政人员乘坐两艘橡皮艇把两名被困群众刚送上岸,河道突现洪峰,路政人员乘坐的皮划艇发生侧翻。刘文永所在皮划艇接上落水4人,顺着急流往下游漂去。

  于是,4人一艇变成了8人一艇。然而,一艘皮划艇最多可坐7人。“但我们必须把这4人接上,不然他们只能是死路一条。”刘文永说。

  之后,一个大浪把刘文永所在的皮划艇打翻,艇和人都被冲走。“那个浪有三四米高!”

  大约半小时后,在下游两公里处,刘文永和队友“懂事儿”首先被找到并送往医院。约7小时后,另外两名队友也获救。队里随即安排没有任务的队友配合无人机寻找最后两名失踪队员——代号“追梦人”的刘建民和代号“23”的王宏春。

  8月1日下午,41岁的王宏春在下游约30公里处被发现,已无生命体征。8月3日上午,47岁的刘建民在下游70公里处被发现,已不幸遇难。

  重返

  吃火锅的约定没能成真

  11月30日,记者在北京市房山区蓝天救援队再次见到刘文永时,已时隔4个月。阳光打在他脸上,能看到笑容,但也能看到难以言说的复杂表情。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北京暴雨的受灾点——那个他亲历生死的地方,那个令他永生无法忘记的地方。

  冬日的山路边,村民房屋的墙上依然留有洪水退去淤泥的印记。曾经倒塌的大桥已重建,曾经被水淹没的马路,铺起了柏油路。

  刘文永开着车,诉说着这4个月的经历。车行驶到一棵白杨树旁,他突然停下,驻足良久,语音低沉地说:“两位队友漂走的位置,就在这棵白杨树边上。当时,大水冲下来,一排树就剩一棵了……”

  他依然记得,洪水中的一幕幕艰难时刻。比如,王宏春几次对他喊——“哥!我要漂出去了。”他赶紧把王宏春的腿拉过来,坐在自己身下,安慰她“一定没事”。可是最后,船还是翻了,人没了。

  刘文永讲完这一段经历,很久没再说话。

  那场洪水给刘文永留下的印记并不都在心底,因为,有些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比如洪灾过后,他再不愿吃火锅,因为一想到火锅,就会想到牺牲的王宏春。刘文永清晰记得,那次救援之前,王宏春自费买了一大堆火锅食材存在队里,说救援结束,大家一起好好吃一顿。但这个约定,再也无法实现。

  “我4个月没吃火锅了,以前冬天特别喜欢吃……”刘文永说。

  收拾心情的刘文永,继续上路。当车开到自己当时获救上岸的地方,他的情绪瞬间复杂。指着一处凸出来的直角管道,他说:“我就是从那里爬上岸的,那是我们当时唯一能求生逃命的机会。”

  “我一直想回来看看,看看那个场景是什么样子?有些东西可能一辈子都会在心里。”刘文永说。

  重生

  为了“信仰”将继续救援

  另一位牺牲队友刘建民的家,和刘文永的家离得很近,“每周都要去建民家待上半个小时,想看看有什么能帮的,尽点微薄之力。”

  刘文永说,洪水后的两个星期,他一直奋战在救灾一线,试图用忙碌去麻痹自己失去队友的伤痛。等到救灾任务渐渐少了,一次散步时,他看到一则餐厅转让的信息,于是接手了那个卤煮火烧店。这是他在继续救援队工作之外的又一份工作。

  刘文永的小餐馆成了队友们的“根据地”,他每天会多包几十份饺子,存着,“如果队友有需要,最起码在我这吃饱是没问题的。”

  灾情结束后,蓝天救援队开了培训班、研讨会。国庆假期,还组织队员去外地学习了“激流勇进”。刘文永说,那次培训,他针对水域救援学了好长时间。

  “灾情之后,来了很多新队员。”刘文永感受到,那场洪水之后,很多人的善心被唤醒,很多人打听如何加入蓝天救援队,其中以3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这也让刘文永想起了自己当年加入救援队的往事。“2019年左右,当时机缘巧合看到一篇报道,上面留了房山区蓝天救援队队长陈海军的电话。我当即拨通电话,和队长聊了20多分钟。”

  谈到队长陈海军,刘文永言语间满是尊重。“队内的装备几乎都是他自费买的,他的工资基本上全部用在队伍建设上了。”

  两位队友牺牲后,有一次队长跟刘文永讲,“幻想着‘23’会带着建民从大门口走进来。”

  刘文永说,他和队长很少提起牺牲队友的事,“有次吃饭看见队长掉眼泪,我特别理解他。”

  经历了那场灾难,刘文永说,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现在大家压力都大,可能很多时候会抱怨。其实在面临生死时,这一切都不叫事。”

  经历了那场灾难,刘文永对“绝望”一词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落水的时候,就希望有人能拉一把。其实咱们平时生活也一样,有人跌倒了,也想有人能扶一把。我们经常去救援别人,但我也体验了一次成为被救的人。”

  刘文永说,通过那次救援,他还看到一种希望,比如,政府的资源响应很及时,百姓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每天很忙、很累,却没人喊退出……

  “我们活着的人还要努力生活。”刘文永说,队里特意给当时参与救援的一线队员定制了纪念章。对他们来说,这是纪念,也是缅怀。

  “每个人为了自己的信仰,碰撞在一起,组成一个圈子。”这是刘文永对房山蓝天救援队的理解。为了这份“信仰”,刘文永说,会将救援继续下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何金蓝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