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设国家公园守护中华水塔

发布时间:2024-11-25 12:28:16 来源: sp20241125

新华社西宁9月28日电 题:青海:建设国家公园守护中华水塔

新华社记者王金金、李琳海

9月的黄河源,草木青黄秋意浓。清晨,牧民曲加骑着摩托开始了在黄河源头扎陵湖畔的巡护工作。

指着远处的一片草场,曲加告诉记者:“那是我们过去放牧的地方,现在村里没人放牧了,每家每户都有一名像我一样的生态管护员,每个月有1800元的收入 。”

青海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这里每年出境水量超过600亿立方米。

当地牧民的生活变化是青海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守护中华水塔的成果之一。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首批设园、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公园加快推进,目前,青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份。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当地政府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三江源地区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309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在6%以上,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源涵养能力和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说,从2000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再到2021年正式设立国家公园,20多年来,三江源的生态保护范围不断优化、保护措施不断完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迈向从单纯保护生态转向全面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总面积70多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因其而得名。

2002年到2023年,青海湖湟鱼的资源量增加近46倍。数字变化的背后,是政府与当地牧民的共同努力和守护。

“保护湟鱼就是保护青海湖,就是保护环境。”56岁的代焕生来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泉吉乡新泉村,1985年起代焕生就跟着村里的乡亲们开启了打鱼为生的日子。

“下午下网后,第二天早晨我们满心欢喜等待收网,40米长、1米宽的挂网一次能捞六、七百斤鱼。”代焕生说,等到了冬天,他们在结冰的青海湖上凿开冰洞,用引线机器将“天罗地网”布置于冰下,再将越冬鱼儿一网打尽。

经过多年持续保护,如今青海湖畔再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美景。代焕生所在的“捕鱼村”也变成了“护鱼村”,每当泉吉河出现水断流、鱼搁浅,村民们用木盆装上鱼,把它们放回湖里。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久谢说,鱼鸟共生是近年来青海湖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成果之一。目前青海湖水质优良率达100%,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60%,湿地保护率达69%,近10年来,青海湖水体面积及水位递增趋势明显。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冰川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连接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重要通道,也是守护“中华水塔”、涵养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州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核心区域。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启动。

张丽萍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阳沟管护站的生态管护员,张丽萍说,跋山涉水、直面刺骨寒风,队员们尽职尽责。如今,祁连山腹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现在我在自己的管护区域内经常能看到岩羊、黑颈鹤,还有很多我以前没见过的候鸟。”

当前,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是青海促进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海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40926.6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9.16%,其中国家公园占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5.68%,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

(责编:薄晨棣、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