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更多热爱科学的种子(守望)

发布时间:2024-11-30 14:16:11 来源: sp20241130

  周末午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爵仕蓝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向门口张望。看到李爷爷进门的那一刻,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充满了喜悦。

  “考一下大家,答对了有奖励!”73岁的李世康拿起纸杯倒满水,接着点燃一根蜡烛,向孩子们展示,“你们说,用蜡烛能把纸杯里的水烧开吗?火焰会不会把纸杯烧坏?”随着不断加热,杯内的水开始微微沸腾,纸杯底部有些发黑,但始终没有漏水。孩子们发出一阵惊呼,李世康开始讲解其中的原理……

  李世康是爵仕蓝岛社区居民,退休前一直从事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退休后利用自身所长继续进行科普教育志愿服务。

  “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缓缓拉开照片盒,李世康小心地将一张大合影放在桌上。尽管边角有些泛黄,但照片上“2001年‘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字样清晰可见。

  “当时我率队参加全国大赛。”为准备比赛,李世康指导学生开展了“蚂蚁社会行为观察”的研究。本以为这项研究很有新意,但看到其他地区师生的作品,李世康不免有些沮丧,“同样是观察蚂蚁,有的团队通过研究蚂蚁的身体结构制作了模拟月球车,而我们只是观察蚂蚁的行为,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从那之后,李世康意识到通过科普教育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鼓励他们探索世界的奥秘,增强创新意识。”

  当时,他所在社区的孩子有不少人在农村长大,接触科学知识偏少。李世康想办法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在班级里成立科技小组,鼓励孩子们自己寻找课题开展研究;从《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书籍中汲取灵感,引入科普动画片,把科普融入日常教学等。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除了看书,李世康还到区科协学习、向不同学校老师请教,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让科普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精心准备每一次科普活动,确保内容质量”

  退休后,李世康开设了公益科普小课堂。2014年夏季,由他举办的志愿科普活动“科普一夏”正式启动。活动的第一场,就设在爵仕蓝岛社区。

  “纸杯里装满水,再往里面放硬币,水会溢出来吗?”一枚、两枚、三枚……随着硬币越放越多,孩子们也愈发好奇。

  “连续放这么多硬币,水还没溢出来,这是因为水的表面有张力、水分子之间有引力,就像小朋友们紧紧拉着手。”看着台下100多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李世康越讲越有信心。

  李世康说:“要精心准备每一次科普活动,确保内容质量。”从一个人讲,到各行各业人才参与,辐射范围从社区到周边学校,在他的努力下,科普活动人气越来越旺。

  看到青少年科普活动在当地逐渐形成规模,他又将目光投向社区群众科普。“科普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生活,也让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李世康说,常态化开展科普服务的想法得到社区居委会的支持,经过组织动员,许多居民主动参与到活动中,“2017年,我们社区成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大伙儿特别自豪。”

  “带动更多人参与科普事业,传好‘接力棒’”

  在爵仕蓝岛社区,“天空菜园”已经成为一张科普活动的名片。2017年,社区居委会在办公室楼顶腾出空间,搭起木架,放上泡沫箱,装好泥土,建了一块“天空菜园”。“每个泡沫箱都标有孩子的姓名,大家根据时令种植喜欢的蔬菜,自己浇水施肥,观察并记录蔬菜的长势。”李世康说。后来在共青团红花岗区委的支持下,泡沫箱换成了专业蔬菜种植箱,更多孩子参与进来。

  在李世康的带动下,社区居委会许多工作人员也加入科普队伍,让“小社区”做出科普“大文章”。

  每逢周末和假期,爵仕蓝岛社区党支部书记袁灿琴都会像李世康一样,通过视频、游戏、实验等丰富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科普知识。“社区设有科学实验室,还专门向省科协申请了交互触摸屏,打造‘科普e站’。”袁灿琴介绍,“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15岁的初中生汤桂彦,从小学便开始跟着李世康学习科普知识,由此喜欢上天文学。如今只要有时间,她就会跟着李世康一起,为低年级的学生讲解天文知识。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我要趁着自己还有余力,带动更多人参与科普事业,传好‘接力棒’,播撒更多关注科学、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种子。”李世康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4日 06 版)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