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门到入迷 探寻高校社团被喜爱的密码

发布时间:2024-11-24 15:23:00 来源: sp20241124

  春季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北京大学山鹰社就挂出了“出摊”告示:“不管你是否玩过户外,身体如何,只要怀着一颗向往山野的心,山鹰就始终欢迎你的加入!”

  而这仅是高校社团招新的一个缩影。如果在当下谈论高校社团,聚餐、读书会、户外骑行等社团活动或许会贴上“基本款”的标签,趁着黑夜找星星、凑齐一拨人玩飞盘、向山野“进军”等新奇活动则更多地写入招新海报。

  走过“书山题海”,校园内能否找到“诗与远方”?近日,笔者走访了部分获评2023年首都高校“学生最喜爱的社团”的团队成员,探寻社团最受喜爱的密码,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学生们在社团感受到了从“入门”到“入迷”的力量。

  入门,找寻共同的成就感

  北京大学山鹰社理事长潘昊然感触最深的一次攀登是,2021年冬,一位队员在北京郊区攀登时差点要滑落的时候,另一位队员直接上去护住了她。“这种互助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今年是潘昊然加入山鹰社的第六年,也是山鹰社成立的第34年。她介绍,本科时她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英语专业,加入山鹰社,更多地考虑通过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今,在社团影响下,她选择了攻读体育方向的硕士,并将户外运动纳入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山鹰社对我而言是支柱。”在潘昊然眼中,通过社团建立的朋友圈非常有凝聚力和活力,自己能从中寻找到大学里的“小家庭”。

  与北京大学山鹰社相比,中国人民大学冰球协会成立时间较晚。2019年,为了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冰球锦标赛,人大成立冰球队。两年后,这支年轻的队伍已经拿到北京冬奥组委的邀请函,走进专业的冬奥会冰球场馆参加测试赛。

  “3年,数十位队员,从‘跌跌撞撞’做到‘攻守有度’。这群最初只将冰球当作兴趣爱好的年轻人,没有一人会停止打冰球。”这是人大冰球协会微电影的旁白,也是队员加入冰球队的动力。

  社团负责人徐一宸指出,当大家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压力和困境的时候,就能转向冰球场,在打球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用另外一种维度去评价和激励自己。

  为学生打造实践平台,为社会提供青年智慧

  为响应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号召,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了西部实践社,为学生提供“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机会,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基础教育方面的特长,开展寒暑假支教活动。社团负责人康亦唐介绍,支教涵盖了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北、湖南等22个省(区、市)。

  中国人民大学冰球协会则抓住了冬奥会的机会,以运动员的身份建言献策、给组委会提供切实的建议。“不仅如此,在社团里的志愿者回到学校后,又给社团里的各位同学普及冬奥会相关知识、分享志愿服务感言。”徐一宸提到,他们不仅通过亲身的测试,为冬奥会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还开展针对新手的“小白训练营”,为冰上运动在校园的推广作出不懈努力。

  北京体育大学飞盘社则根据飞盘运动“老少皆宜、场地要求低、无身体碰撞、无激烈竞技属性”的特点,组织社团成员到下坳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小朋友了解飞盘运动,学习科学锻炼的方法,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社团主办的校园公益营销大赛,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协会吸引了近250支队伍,3000名师生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活动之中,开创了一条“扶贫与创业相结合,老师与学生相配合”的道路,累计销售额达到110万元,这无疑向我们充分展示了青年无限的潜力与活力,以及青年与社会的“同频共振”。

  “我觉得像我们这种社团就是润滑剂、桥梁,让外面世界的精彩进到学校里,让学校的同学为外面的世界贡献力量。”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协会的负责人钟梓豪这样总结。

  当社团成为成长“辅助轮”,学生与社团“双向奔赴”

  高校社团,应该保持“圈地自萌”,还是应该走出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巡星会用20多年的经验给出的答案是,走出去。北斗巡星会负责人张岩记得,社团成立之初学术氛围比较浓厚,社团经常举办各种天文知识问答等比赛。近年来,“科普”则成了社团发展的关键词,通过发布科普推文、制作印有天文知识的书签、帆布袋、钥匙扣等,将看似难懂的天文知识变得大众化。

  而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实践社则是用双脚走得更远。在学校中,有一些来自西藏的少数民族同学提出,希望支教活动也能惠及自己家乡的小朋友,让他们能得到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前社长在每次招新或是其他活动中,都会把那张她没能参与的上一次去西藏支教的照片打印出来,张贴在我们的展台上,这就是她没能实现的愿望。”

  在北斗巡星会驻地,有一个8寸牛顿反射式镜筒,它原本是学院路校区仓库的望远镜,一直放在角落里“吃灰”。2017年,有学长自己动手为镜筒换了一块主镜片,多次改进、调整,终于把老镜筒变成了社团的常用设备。在张岩看来,这是社团的初心和变革。

  “我们小时候刚开始学习自行车的时候,会安上两个辅助轮,而社团就是我们的辅助轮,是我们能力提升的源头,它让我们免于受伤,走得更稳。当我们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后,会慢慢摘掉它,但每当我们再骑上自行车,我们永远都会记住那两个辅助轮。它的精神会一直留下来。”钟梓豪说。

  宋雨霏 刘若辰 张子菁 陈一 朱思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