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筹协调,下好“一盘棋”(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19 06:28:24 来源: sp20241119

  统筹兼顾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平均用力,而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各方

  激发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工作的“乘数效应”,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跨区域的流域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流域涉及的不同地方在治理河、湖时,往往标准有别;同一条江河上下游不同的地区,拥有各自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水资源以及生态治理的诉求也有差异。如何加强统筹协调、下好跨区域生态保护“一盘棋”,无疑是重要的现实课题。

  山同脉、水同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加快推动建立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上下游携手共治,保上游好水,护下游清流。监测数据显示,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跨界考核断面水质均保持优良并稳步提升。京津冀是如何破题的?

  发源于河北遵化市、最终汇入天津于桥水库的黎河,可作为代表性的观察样本。遵化市与天津蓟州区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机制,设立“跨界河长”,通过联合巡河、联合管护、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共同守护河流安全,让“跨界河”变成联通上下游的“连心河”。变“分段治水”为“全域治水”,变“独唱”为“合唱”,实现跨界河流的共建共治共享,生动体现了“坚持统筹协同推进”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九龙治水”、各吹各调,很容易顾此失彼、事倍功半,甚至造成生态破坏。就此而言,《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探索形成了“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治理新格局,有利于提升各地区的主体功能、促进地区间合作,增强跨区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江西、湖北、湖南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对可能造成较大环境负面影响的项目联合会商,开展联动执法、交叉执法,促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浙江淳安建立起乡镇级层面的“流域共治”框架体系,联合周边地区组建水域联防队伍,做到美丽河道同步建设、河岸保洁联动管护,筑牢流域两岸生态屏障。实践证明,跨区域生态保护,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多元力量,强化区域联防联治。奔着问题去、打通中梗阻,才能不断提升统筹协作的整体效能。

  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综合性强,做好统筹协调尤为重要。但统筹兼顾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平均用力,而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各方。针对上下游地区诉求不同、存在利益矛盾时协调成本过高等重点问题,应充分发挥生态保护补偿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使跨区域、跨部门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协调解决。还需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用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做好各类型、各层级补偿政策的衔接配合。

  目前,安徽、浙江、江苏等21个省份建立了20个跨省流域补偿机制,浙江、四川、山东等20个省份实现辖区内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陕西、湖南、贵州、内蒙古、黑龙江5个省份针对辖区内重点河流开展了流域生态补偿。着眼未来,激发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工作的“乘数效应”,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就一定能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