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6:41:26 来源: sp20241122
杭州创新探索市场化解纷机制
收费调解专业高效为当事人节省解纷成本
调查动机
调解,在很多人印象里都是免费的,且调解员大多为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如今,在浙江杭州建立了一支由律师、法律顾问等人员组成的调解力量,他们拥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同时对调解成功的收取一定费用。
2021年7月,经最高人民法院同意,杭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市场化解纷机制试点城市。杭州如何推进这项试点?付费的调解有没有吸引力?律师等愿不愿意来参与调解,有何优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杭州进行调查采访。
□本报记者 王春
□本报通讯员 吕佳慧
前不久,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九堡法庭一号调解室,一起有关电梯供货的企业间买卖合同纠纷案正进入最后解决阶段,在专职调解员段美玲的详细分析和协调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顺利完成了调解。
专职调解员段美玲是一名律师,她参与的此次调解是收费调解。调解结束后,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为段美玲专业高效的调解工作点赞。
这是杭州近两年来推进市场化解纷机制试点的一个缩影。
“试点以来,杭州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践行能动司法理念,探索市场化解纷机制,‘抓前端、治未病’,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引领打造都市版‘枫桥经验’,为构建‘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诉源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司法力量。”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陈志君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目前已成功化解纠纷4.68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40.55%,解纷平均用时22天,为当事人节省纠纷解决成本1.5亿元。
构建市场化解纷大格局
如何实现解纷的减时降费?这是杭州法院参与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答题”。
杭州律师调解工作起步较早。2016年,杭州律谐调解中心成立,是全国首家以律师为主体的专业社会化调解组织,开始统筹指导全市开展律师调解工作。
2023年8月18日,由杭州中院、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工商联联合主办的杭州市场化解纷工作推进会召开,加快推动市场化解纷提质扩面。会上,杭州中院、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及市律协共同签署了《关于大力推动市场化解纷工作协同推进商会共享法庭建设的框架协议》,选树了杭州市场化解纷优秀调解组织和优秀调解员。
目前,杭州已形成由60家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和一家杭州律谐调解中心组成1100余名兼职和30名专职律师调解员队伍,同时,还吸纳有15家民办非企业调解组织共计500余名调解员。
在各部门引导推动下,市场化解纷公信力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优选市场化解纷途径进行调解。
“涉企案件,例如证券虚假陈述、保险理赔、建设工程等纠纷,涉及金额较大,主体之间关系复杂,需要专业性更高的调解员为当事人剖析问题、理清账目,从而更高效精准地化解纠纷。”杭州中院立案庭庭长陈辽敏介绍,对于买卖合同、金融借款、知识产权等涉企、涉外纠纷,开展前端化解。
为提高化解积极性,杭州法院还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与专业程度相匹配的收费机制,即调解不成功不收费,调解成功可收取不超过诉讼费一半的调解费。
同时,杭州还构建起“司法建议+示范判例+法官指导+司法确认+风险预警”的链条式保障机制,通过立审执各个环节共同支持,助力市场化解纷成为过滤矛盾纠纷的第一道屏障。自市场化解纷工作试点以来,杭州市场化调解组织化解纠纷2.05万件,收取调解费用821.40万元,培育出了市场化解纷“供需两旺”的蓬勃生命力。
提升市场化解纷专业性
如何破解商事纠纷多但专业调解力量欠缺的问题?
针对这一难点,杭州坚持推进市场化解纷进基层,并促进纠纷源头化解,引导基层单位将法律关系较复杂、专业性较强的商事纠纷等案件交给市场化解纷组织,加快推进基层治理向专业化、法治化、现代化转型,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
杭州市委政法委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县、镇街、村社三级社会治理中心(矛调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压实社会治理中心主体责任,推进市场化解纷力量入驻社会治理中心。
目前,杭州采用以当事人付费调解为主、政府采购调解服务托底的模式,吸引专业调解力量参与市场化解纷工作,最大程度激活市场化解纷力量。
走进上城区九堡街道的“和事佬服务调解中心”,墙壁上整整齐齐地贴着“九堡法律助力团”“九堡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队伍照片。自承接九堡街道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项目后,“和事佬”工作室配备3名专职调解员,引入街道法律顾问、专职律师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
“2022年4月,九堡法庭将律师调解阵地直接前移至诉讼前,让专职律师调解员入驻街道社会治理中心或服务中心,为处于矛盾纠纷化解第一线的街道社区提供专业高效的助力。”上城法院九堡法庭副庭长许新霞介绍。
截至今年7月底,上城法院向专职律师调解员分流案件5294件,调解成功1691件,调解成功率达到31.94%,立案数量不断下降,很多矛盾就在诉前得到了解决。
推动市场化解纷规范化
规范化开展调解,是市场化解纷行业发展的生命底线。
为夯实市场化解纷工作的基础,杭州市法院、市司法局、市贸促会共同制定《杭州开展市场化解纷机制试点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配套细化23项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化解纷工作体系;市司法局还制定了《全市律师调解市场化工作推进方案》,加强对律师调解工作的指导培育、经费保障和宣传引导,推动市场化解纷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各市场化调解组织也发布了一系列行业自律规范:杭州律谐调解中心指导全市律师调解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调解员回避、建设、考核及追责的规范规则;6家民办非企业调解组织自发组建商事调解联盟,制定联盟自律承诺书、联盟调解规范、调解告知书等制度,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回避制度、惩戒制度等;其他各市场化调解组织分别制定该组织调解工作相关规范,共同打造了一片规范、健康、有序的市场化解纷发展蓝海。
走进拱墅区人民法院中小企业服务站共享法庭,调解员正坐在电脑前与当事人进行线上沟通交流,这里便是杭州“法在”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的驻点所在。
2021年,经拱墅区司法局批准,“法在”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成立,经过8年多的努力,“法在”已经建立起了一支由专职调解员为主,律师、退休法官为辅的专业调解队伍。
“法在”创始人沈立刚告诉记者,调解中心运行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经费保障问题,单纯的公益补贴无法为职业化、专业化的调解提供支撑。好在随着市场化解纷机制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团队不断地成长,现如今专职调解员的队伍持续扩大,调解范围也从知识产权纠纷扩大到了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受理量近两年来成倍增长,今年将突破32000件,调解成功率逐年提升。
沈立刚说,“法在”通过创新解决机制、培育专业调解员,依托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自建的全流程数字化调解管理系统,确保所有流程规范、可溯,让市场化解纷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企业,实现纠纷源头的治理,有效缩短解纷时间、降低成本。(法治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