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09:02:37 来源: sp20241205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其保护方式不同于一般遗产,既不能将其放置在博物馆中封闭保护,也不能任由其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逐渐消失。动态保护是符合农业文化遗产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特点的保护理念。自2005年我国开始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以来,由于对农户生计多样性的贡献及其对遗产价值传播的作用,可持续旅游成为动态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一般乡村旅游中,尤其是以景观见长的乡村旅游地,游客通过乡村环境和氛围的交互感受,形成对乡村的直观印象,继而通过乡村饮食、住宿等加深对乡村的了解,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乡村旅游体验。不同于一般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更加重视农业生产本身及其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作为旅游产品的呈现,而非简单强调乡村环境及乡村地域的氛围营造。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季节性明显、脆弱性高、复合性强等特点,传统的农耕技术、优秀的农耕文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在一般乡村旅游中不易直接呈现的要素,是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很多乡村旅游中趋于边缘化的乡村居民,是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之一。遗产地居民不仅是遗产的守护者,同时也是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遗产地主客交流形成的价值共创在不断丰富遗产地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演进,使农业文化遗产在新的价值形成中逐渐适应现代发展。
目前,我国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均注重发展旅游,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建设主题博物馆、主题餐厅,开发研学课程等,不断探索适合的旅游项目和活动。
数字化时代,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多功能性依托信息技术得以多角度呈现,丰富了文化遗产的内涵,也给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有较强季节性,基于农业生产的农业景观和民俗文化同样具有鲜明季节性和资源分散性,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农业文化遗产地交互式数字旅游平台,如数字博物馆、数字交互游览等,可以使游客借助图像、音频、视频等在同一时空体验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景观和产品。弱化旅游淡旺季对遗产地旅游的影响,丰富了遗产地的产品类型,更好满足游客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在地和非在地旅游体验。
另一方面,农业文化遗产丰富的生态、文化价值通过新媒体等方式宣传扩大影响,丰富了产品展示形式和游客对于文化遗产的感知,也促成线上产品转化为线下消费。数字经济新模式如电商直播等有助于促进小农户和市场的对接,形成遗产地产品IP,扩大从农产品到旅游产品的转化规模。同时,数字化时代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主客交流方式发生变化。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传统农业系统,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游客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更好了解农业生产系统的内部结构,包括农民对于土地的利用、农业生产监测、农作物溯源等,农民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直播、互动、产品销售以及相关表演,拉近遗产地居民和潜在游客之间的距离,进而推动农业遗产实地旅游。
数字化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只关心遗产地信息化硬件建设忽视对核心保护要素的内容组织,社交媒体的信息失实破坏农业文化遗产真实性,过分强调“网红”效应而忽视遗产地居民作用等。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编:郝帅、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