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21:29:24 来源: sp20250101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从文化惠民看新时代改革开放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今天的中国,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锦绣河山,书香浓浓;各地博物馆、文化馆、文化遗址等人潮涌动,“文化游”广受青睐;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为人们送上缤纷文化佳宴……更丰富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
2012年,浙江省第一家农村文化礼堂在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建成。2013年,浙江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023年,近2万个农村文化礼堂广布之江大地。“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群众赞不绝口。
一个省的文化设施建设“进度表”,映射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档升级。
“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党的十八大以来,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农家书屋、社区书房、文化驿站等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数字图书馆、“云端博物馆”等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之美……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供需对接机制”“订单式服务”,是各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举措的关键词。
一张卡,能带动创造多少票房?
天津“文惠卡”给出了答案:9年,4.65亿元。
“办卡100元,政府补贴400元。有了这张卡,有演出就更爱看了!”天津“文惠卡”的首位办理者盛润泽说。2015年,天津首次推出“文惠卡”,更优惠的票价让观众有了更多选择。
“家门口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有看头”,是群众反馈最多的评价。
一元钱,可以拥有怎样的文化体验?
在陕西省渭南市,一元钱可以欣赏一场秦腔大戏。自2007年以来,渭南市以“政府扶持、企业联姻、剧团服务、百姓受惠”的运行机制,持续开展“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活动。剧团与观众的热情“双向奔赴”,资深戏迷们直呼“嘹得很!”
一朵“云”,能承载什么文化资源?
国家图书馆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数字文物库”,文物总数已超10万件……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
…………
一幅流光溢彩的中华文化全景图徐徐展开。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阿拉善盟。大漠夕照,牧民围坐一圈,演员翩翩起舞,马头琴乐声悠扬……阿拉善盟乌兰牧骑队员布日德至今还记得一位老牧民见到他们的第一句话:“你们来了,就像干旱的草场迎来了雨。”
天当幕布地为台,生活成舞亦入曲,乌兰牧骑总是迎着朝阳又出发,把好作品送到农牧民身边。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两分钟,5场演出票全部售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魅力不减。演员濮存昕回忆,1992年老一辈艺术家演《茶馆》时,他是群众演员。在他看来,有些东西始终没变,“舞台演出要和观众见面,演员的精气神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新时代,14亿多中国人民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
扎根人民,接通了文艺的源头活水。
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奏响时代强音,电视剧《山海情》引发收视热潮,电影《长津湖》刷新我国电影票房纪录,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登高原、攀高峰,创作出一大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深入生活,让文艺的百花园为人民绽放。
每年下乡演出100多场,海南定安县琼剧团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守护传承琼剧这一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艺术。6月、7月演出,常有演员中暑、晕倒,为了不影响整台演出,演员们在后台短暂休息后,再咬紧牙关,把戏演完。令他们欣慰的是:“现在下乡演出,年轻观众渐渐多了起来。”
实践证明,文化精品有品位,更有市场。目前,我国已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生产大国,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激发消费潜力“新引擎”,电影市场规模屡创新高。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了文化创造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第一个专项小组改革方案,为文化改革发展谋篇布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对文化传承发展进行部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出台,激励出人才、出精品。
“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文化惠民没有终点,深化改革永无止境。
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现代化道路中厚植人文底色,在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让群众唱主角,澎湃改革活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
贵州黔东南,台江“村BA”、榕江“村超”,群众做主创、群众当主角、群众来主推。村级赛事“耍”到群众的心坎里,农趣农味“跑”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赛道。
广袤山乡,活力满满。“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大家唱”群众歌咏等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持续加强,更多“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提供更多元的文化选择。
激活文化潜能,融合诗与远方——
“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2018年,新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
因一台剧,赴一座城。武夷山麓,《印象大红袍》演出“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的意蕴;骊山脚下,《长恨歌》展现千门万户、千歌万舞的大唐风华……近年来,旅游演艺日渐成为各地的“新名片”,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
“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走进“数字敦煌沉浸展馆”,戴上虚拟现实设备,1400多年前的壁画世界栩栩如生。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重焕荣光的敦煌有读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细节。
越来越多中国人在历史源流中守望文化乡愁,在时代气韵里坚定文化自信。
整体保护,活态传承,让文化遗产走进当下生活;建设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在“见物见人”中读懂中华文明;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中华文脉绵延勃发,致敬和热爱中华文化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定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