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商承祚翰墨亮相南方美术馆

发布时间:2024-11-05 16:42:38 来源: sp20241105

原标题:容庚、商承祚翰墨亮相南方美术馆

今年适值中山大学百年校庆。日前,由中山大学校友组织发起的《世纪中大 文脉绵长——容庚、商承祚翰墨展》在南方美术馆展出。

容庚、商承祚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收藏家,时人并称“容商”。从走进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到任教中山大学指导研究生,容商二老的友谊跨越了整整一个甲子。这段深情厚谊不但成就百年中大的佳话,也成为两个文化世家珍存的精神财富。

当日,美术馆迎来了两位特别的客人:容庚长孙容国濂和商承祚外孙熊启红。谈笑风生里,容商二老的逸闻趣事历历在目,一代中大学人的精气神重新活现在人们眼前。

“容商是‘学者’ 不是‘文人’”

书香盈屋的展厅里,陈列着容商二老创作与收藏的30件珍贵文物。“这里大部分内容都是我爷爷给朋友们送赠的作品。”容国濂如数家珍。从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到日本汉学家白川静,翰墨里见证着先生之间的一段段往还。

所谓“见字如面”,容商二老的笔墨不但反映交游的“朋友圈”,更能看到他们的不同个性。容庚研究金文,书法亦擅长小字行楷和金文;商承祚研究竹简文,对古代碑帖浸淫颇深。“容老拘谨,外公更为潇洒些,恰如他俩的处世为人。”熊启红说。

“容庚是‘学者’而不是‘文人’、也不是书法家。”容国濂说,容庚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的首任主席,虽然一生钟爱书法,却鲜有诗文创作,“他的作品不过是从铭文里‘搬字过纸’而已”。

古文字学是学术界的一把“冷板凳”,容商二老却没有一味埋头故纸堆,而是从文明的高度去考察文字的源流。从《金文编》到《商周彝器通考》、再到上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几部皇皇巨著正好反映容庚的学术轨迹。

严谨考证文物 “为国藏宝”

容庚临《陈侯午十四年錞》铭文的现身,让容国濂眼前一亮。据容庚回忆,这件青铜器1946年发现于广州的一家商店。尽管形制与《武英殿彝器图录》所载相同,直到将斑斑锈迹剔除,容庚才确认“陈侯午十四年錞”的真实“身份”,并将其捐赠广东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

收藏是容商二老的共同爱好。任教中山大学以后,两人还曾受校方委托一起外出收集藏品。容商的收藏范围也并不局限于青铜器与金石拓片,甲骨、丛帖、历代书画、古籍善本都是他们的心头好。

容庚说“文物乃国家之公器”,商承祚也有“藏宝于国,实惠于民”的名言。“如果你要做研究,外公的捐赠是很大方的;但如果你只是为了保值收藏,他就不给你了。文物传承必须发挥它应有的价值。”熊启红说。面对每家博物馆的不同定位,商承祚还会精挑细选捐赠不同的藏品。三位子女也继承商老的精神,为深圳博物馆捐赠了大量印章。

家学传承的不是专业 而是精神

容商二老最早于1922年在天津结缘。1952年,随着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入河南康乐园。分别任教于中山大学的商承祚与岭南大学的容庚,终于走到了一起。

初时,容庚住东南区,商承祚住东北区。尽管路途遥远,容国濂还记得,找“商公公”聊天是爷爷日常的最大乐趣。到了1979年,两家人还先后搬到了东南区一号(今“陈寅恪故居”),又成了楼上楼下的好邻居。

商家第二代子女都是出名的学者:商承祚长女商志男为眼科专家,长子商志馥为文史专家、曾参与创办中大图书馆学系,次子商志香覃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知名教授。然而,容老的六名子女,却没有一个继承他的“衣钵”。

“大姑学外语,父亲学师范,三叔学化学,四姑学医,五姑美术,六姑学农。”容庚为何没有要求后代传承自己的学问?在容国濂看来,个中自有老人家的深谋远虑,只有找准专长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而身为商承祚第三代后人,熊启红现在是中小学纳米科技教育的“理工人”,商老的人文精神仍是他的“传家宝”:“家学传承的不是专业,而是坚守文化传承的精神。无论身在哪个领域,我们始终胸怀教育的使命感。”(记者 杨逸)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