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速深挖“第二矿山”潜力

发布时间:2024-11-26 00:07:48 来源: sp20241126

剪辑、摄像:人民网记者 魏青成 王晓啸

【观点摘要】

●废弃物源自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大部分领域正迎来“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废弃物的产生规模还将逐渐增大。

●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既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所谓高质量,就是要由关注量的提升转向关注质的提升,追求更低的碳排放、更高的产出,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

●未来,我国将建立一个先进、完整、规范、高效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资源循环利用有何意义?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又将如何建设?

“高质量发展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构建中,我们强调垃圾分类、限塑、防止过度包装等措施,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目前,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已取得显著成效。”近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时表示,我对目前发布的政策充满信心,各部门正制定落实措施,政策体系环环相扣。展望未来,期待各界广泛参与,建立先进、完整、规范、高效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共筑美丽中国。

绿色转型是贯穿发展全过程的“规定动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

“循环发展”“资源安全”“绿色低碳”等词被频频提起,加速推动废弃物循环体系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究竟发挥着哪些积极效应?么新从发展阶段、发展方式、发展需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从发展阶段来说,我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需要有物质基础作为载体,资源安全事关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的规范回收,实际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保障。

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十个品种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亿吨,循环资源已成为国家资源安全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发展目标来说,绿色转型是贯穿发展全过程的“规定动作”。所谓高质量,就是要由关注量的提升转向关注质的提升,追求更低的碳排放、更高的产出,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做好废弃物循环回收和高效利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发展需求来说,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物质文明,也要精神文明。所以我国在推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上推行了垃圾分类、限塑、防止过度包装等举措,让绿色消费理念渐入人心,这实际上也丰富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绿色消费理念日渐成为生活新时尚和消费新选择

近年来,绿色生活方式快速兴起。《中国电子商务绿色发展报告》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了解绿色消费。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交易闲置物品等方式积极践行绿色消费。

对此,么新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企业的大力推动下,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具体而言,一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脱钩。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我国的资源产出率提高了26%。我们的经济在发展,但消耗的资源相对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我国发展已不再完全依赖于更多的资源投入。

二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制度体系已基本健全。我国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时期,每五年编制循环经济规划,不断细化任务要求,推动将循环经济融入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今年印发的《意见》更是基于最新理念和统筹维度系统部署循环经济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低碳根基,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三是循环经济在产业领域逐渐深入,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比如在工业领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率逐年提升;农业领域,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超过88%。此外,我国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能源的梯级利用、水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基本构建起了一个覆盖全国主要产业门类的循环经济体系。

四是绿色消费理念与模式得到广泛宣传和推广。我国为培养绿色消费理念出台了系列措施,如推动垃圾分类、禁止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打击月饼和茶叶等产品的过度包装、推广使用节能家电和新能源汽车等。通过这些措施,覆盖全国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已经初步健全,绿色消费理念已日渐成为社会公众的生活新时尚和消费新选择。

未来将建立一个先进、完整、规范、高效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么新表示,《意见》的出台,是继《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又一次高层级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系统性强,《意见》作为指导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纲领性的文件,包含诸多环节。不同于以往按照产业门类进行的政策部署,《意见》按照回收利用废弃物的阶段进行规划,注重系统施策,使特殊种类的废弃物也可以被纳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体系之中。

二是针对性强,面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痛点堵点难点,《意见》通过提出具体要求和系列措施,使回收和利用能够更好地实现有机衔接。比如,民众对隐私信息的关注和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导致二手电子产品的回收不畅。针对这一情况,《意见》明确提出要出台信息清除方法相关规范,保障旧货交易时出售者的信息安全,将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与时俱进,在政策协同与法律法规衔接上更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意见》关注到了当下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两个薄弱环节,并提供了高可行性的解决思路。第一是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的情况,《意见》鼓励地方通过特许经营等形式,引导生产企业参与回收;第二是针对新能源、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产生的新型废弃物,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前瞻性地回应了行业关切。

“《意见》将引导我国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与国际接轨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么新表示,未来,我国将建立一个先进、完整、规范、高效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聚焦现实挑战,《意见》将推动未来朝哪些方向发展?么新认为,废弃物循环利用在未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从壮大行业规模到重视行业规范。二是促进“一低、一高”两头高质量发展。三是社会消费习惯的转变将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如今,各类废弃物正在逐步实现循环利用,释放经济价值,循环经济的广阔市场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布局。么新表示,废弃物源自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大部分领域正迎来“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废弃物的产生规模还将逐渐增大,因此废弃物循环利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微观察: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可期

中国经济微观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以进取的姿态解决问题

中国经济微观察: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战略紧迫感 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中国经济微观察:持续巩固增强内需主动力 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完成

中国经济微观察:我国外贸三大支撑力凸显 六方面实现促稳提质

中国经济微观察:我国文化市场循环畅通 文化产业繁荣向好

中国经济微观察: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实行更积极主动的开放战

中国经济微观察:加快完善银发经济支持政策体系 重视科技第一动力作用

中国经济微观察:“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中国经济新动能加速形成

中国经济微观察: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经济“压舱石”“助推器”作用凸显

中国经济微观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优势互补形成实践价值 互利共赢收获亮眼成绩

(责编:申佳平、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