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如何无“湿”一身轻?

发布时间:2024-12-23 03:55:54 来源: sp20241223

  中医的五行学说,建立了以五行为内核、五时五方为间架、五脏为中心的医学宇宙观。六月的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也是南方的梅雨季节,具有高温、多湿的特点,南京市中医院中医杂病(时令养生)门诊宋莹莹主治中医师提醒,此时要特别注意心和脾两个脏腑。心对应的季节是夏,对应的五气是暑;脾对应的季节是长夏,对应的五气是湿。

  “长夏”作“农历六月”解释,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夏主心,配南方,属火,相当于农历四五月份,而长夏主脾,配中央,属土,相当于农历六月份。从时间来看,一年的中央为农历六月,与土相配,正是夏季。

  从农业来看,这个阶段正是植物疯长的时节,作物生长所依靠的条件正是土地,“长夏”的设立正对应着农作物生长规律。夏季雨水增多,空气中湿度大增,因此,长夏季节对应的五气是湿气。

  暑邪,容易伤津耗气,上扰心神,出现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尿黄便干、心烦意乱等症状,甚至中暑。暑邪还容易夹杂湿邪,湿邪困脾,阻碍脾升胃降。由此可知,夏季养生重点是要清心解暑、健脾祛湿。

  中医认为,“湿”为“六淫”之一,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病程缠绵。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多因居住环境潮湿、涉水淋雨等外来的湿气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是由于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温煦,导致水湿内生。因此,防治湿气,既要预防外湿,也要防湿从内生。

  如何判断湿邪?有以下特点和表现:

  1.湿性重浊:湿邪致病在症状上具有沉重的特点,如:清阳不升,头重如裹;肌肤不仁,关节疼痛沉重,或屈伸不利。

  人体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如:面垢,眵多,头发、面部出油,舌苔厚腻,小便浑浊,女性白带过多等。

  2.湿性黏滞:分泌物、排泄物黏滞不爽,如:皮肤黏腻不干爽;大便排泄不爽,小便涩滞不畅,舌苔黏腻。

  3.湿性趋下:湿邪致病容易出现身体下部的症状,如:小便浑浊,大便黏,带下多,阴囊潮湿、下肢沉重的表现。

  4.湿邪阻碍气机:出现胸闷、胃胀、腹胀.食欲差等表现。

  5.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出现怕冷、困倦乏力等。

  湿邪不仅有“内外”之分,还需分辨“寒”和“热”的不同。专家介绍,“寒+湿”则为寒湿,舌象为舌体胖大,有齿痕,苔偏白腻、水滑。常伴有阳虚,多表现为怕冷、怕吹风、怕吃凉的东西;受凉之后易腹胀、腹痛;容易感冒流清涕;易患慢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或湿疹等。

  而湿热则是“湿+热”,舌象为舌质红,舌苔黄厚或者黄厚腻。脾胃运化受阻,易出现口臭、大便黏滞不爽等;小便黄赤,颜色深;白带量多色黄,外阴瘙痒;皮肤易生痤疮、脓疱 ;口干、口苦、汗味体味大。

  通讯员 张明 张盼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扬子晚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