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会发言摘编

发布时间:2024-11-27 09:25:33 来源: sp20241127

  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组织部2023年12月25日在京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会。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扎扎实实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今天摘要刊发会议发言。   

  ——编  者

 

  强化五级书记责任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

  黑龙江作为产粮大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组织部和省委要求,坚持强化五级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任务落地。

  全面系统明责,切实推动知责于心。省委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省委书记带头包联县乡村,牵头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带动各级党委书记知责明责、担责尽责。一是加强部署明责。省委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30条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每年召开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连续6年召开全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强化组织推动。二是细化清单明责。省委每年印发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各级党委书记抓党建重点事项。省委组织部印发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清单,明确县委书记25项职责任务,重点指导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等,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主题教育中,抓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等,推动各级党委书记包联指导基层党组织。三是经常提醒明责。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谈心谈话重要内容,坚持省委书记、组织部部长与市县党委书记任职谈话必谈,省市县党委书记到基层调研时必谈,市县党委书记年度考核时必谈,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

  从严考评督责,切实推动担责于身。逐级建立领导责任、工作推进、督导检查、考核评价的闭环落实体系,不断深化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是常态下沉严督导。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省委组织部组建专班,每季度下基层开展“四不两直”随机调研,每年跑全省1/3的村,带动市县组织部门沉下去。二是擂台比武亮实绩。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省委组织部每半年召开视频推进会,组织县委书记汇报交流,促动书记攻坚克难。三是强化考核树导向。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目标考核,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必述必评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

  坚持赋能强责,切实推动履责于行。创新素质提升、激励保障和减负增效措施。一是抓实培训提能力。省市县联动、一贯到底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省级直接抓乡镇党委书记任职培训,通过视频方式,连续6年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带动市县两级每年全员轮训乡村干部。二是激励担当添动力。以县为单位,一届任期内面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开展2次乡镇事业编制专项招聘和报酬待遇提标。每年选树一批乡村振兴担当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带动比学赶超。三是松绑减负增活力。深化“强乡赋能”改革,省级明确乡镇权责清单,全面清理村级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细化减负事项,对乡村两级参会、迎检等情况“一月一研判”,推动乡村党组织书记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抓落实。

  通过强化五级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省上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责任压得更紧、任务落得更实,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党员群众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扎实推动强村富民、共同富裕,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亿亩以上、占全国的12.4%,总产量达到1557.64亿斤、实现“二十连丰”,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5.3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77万家,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9.7%,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乡村振兴在龙江大地不断取得新成效。

 

  坚持大抓基层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云南省委组织部

  云南有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防返贫、抓衔接、促振兴任务重、责任大。全省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殷殷嘱托,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用力强基固本,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全面系统强基层,堡垒在一线筑牢。省委出台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5年行动计划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以抓书记、优队伍、强保障为重点,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一是大力优化提升头雁队伍。推动县乡党委每年综合分析、选优配强,连续4年开展学历、能力水平“双提升”行动,组织4.5万名村干部接受本专科学历教育,目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8.6%。会同纪检监察等部门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构建常态化、立体式、全方位的村干部监督约束机制。二是充分激发党员生机活力。连续5年组织“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完成对105万农村党员每人两轮以上培训。在乡镇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联系支持12.3万名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从中发展党员1.1万余名,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保障。协调省财政厅出台支持基层组织建设12条措施,全力保障村干部报酬、村级组织运转、党员教育培训、集体经济项目实施等。持续推进为基层松绑减负、优化工作机制,制定乡镇86项职权基本目录,探索实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推动干部下基层,力量在一线汇聚。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人往基层走、事在基层干、问题在基层解决。一是推动各级干部下乡进村。省委书记带头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现场办公,示范带动省级领导挂县包乡带村,市县党委书记和组织部部长落实“三个走遍”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全员走村入户、包村联户。二是选派驻村力量精准帮扶。向脱贫村、易地搬迁新成立的村(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7万余名,聚焦“三区三州”、边疆民族重点地区增派帮扶力量。三是回引各类人才共建家乡。全省统一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新力量”计划,组织2万余名“两新”组织党员、县乡农技人才结对联系1万余个重点村,实施5000多个“兴村”项目。鼓励基层党组织采取建立在外人才库、发送倡议书、召开恳谈会等方式,引导本乡本土人才返乡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创办领办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作用发挥在基层,成效在一线显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让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一是“补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党员干部落实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把全省监测户及时筛查出来、精准帮扶,筑牢防返贫底线。持续开展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提升工程,5年累计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5.1亿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均经营性收入达24万元,有力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二是“筑同心”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用党的政策宣传群众、用爱国故事感召群众、用身边典型引导群众、用民俗活动团结群众,深化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省13个州市、44个县创建成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三是“促善治”夯实稳边固边基础。充分发挥边境乡镇“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作用,统筹有关方面共同抓好组织建设、巡逻巡防、应急处突等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党组织与374个抵边村党组织结对共建,选树“云岭先锋强边固防示范村”,以党建强引领边境地区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

 

  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乡村网格化治理

  精准化精细化联系服务群众

  福建省莆田市委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依山面海,农村常住人口115万、农村党员8.1万人。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按照中央组织部和福建省委要求,以落实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为切入点,着力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上破题、深化、增效,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打通治理末梢,精密织网。在行政村范围内科学划分网格,进一步严密村党组织体系。一是综合设置“一张网”。统筹考虑服务半径、居住形态等因素,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础划分网格,对其中已社区化集居的按楼栋单元划分,同步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把党组织工作触角一直延伸到农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力量拧成“一股绳”。强化村党组织领导作用,由村干部或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长,每名网格员联系10户左右农户,使群众有事随时都能找到党组织、见到村干部和党员。三是运行机制“一体化”。全市统一构建市级统筹指挥、县区督促问效、镇街办理落实、村居会商处置、网格收集上报的工作体系,形成治理事项汇集、研判、交办、跟踪、督办、反馈、评价七步闭环工作流程。充分发挥网格前哨探头作用,做好政策宣传、民情摸排、信息上报、便民服务等工作。

  统筹治理资源,赋能强网。下大力气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做强乡镇、做实村居、做精网格。一是干部下沉带动。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市县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点1个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网格,经常沉下去,到群众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深化机关与基层结对共建,长期派驻干部下沉镇村,落实治理任务、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强化保障推动。市县财政整合资金,为网格化治理提供2.15亿元专项经费。每季度、每年度评选优秀网格员,予以奖励。升级136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延伸建设560个网格党群服务站,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大力为基层减负,市级层面建立网格事项清单及准入机制,明确行政性、执法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得纳入网格。三是数据贯通互动。建成基层治理大数据平台,整合汇集来自52个部门、120多个信息系统的66亿条数据,并切分到相应镇街、村居、网格。

  激发治理活力,有效用网。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将不断提升的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一是促精细服务。2023年以来,网格员为群众代办便民服务4.1万次,主题教育中集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0多个。大数据平台运行一年多来,处理群众诉求96万个。二是促应急增效。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工作中,依托网格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组织动员群众防灾救灾。三是促振兴发展。通过网格开展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越来越多的人才被发现并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镇、村利用大数据平台直观展现要素禀赋、发展优势,精准对接外部资源,营商环境公开透明、不断优化。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到1.89∶1。

 

  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

  大力建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委

  湖州市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全县168个行政村,“七山一水两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导师帮带制”,始终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领头雁”。

  系统谋划推进,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县乡联动、齐抓共管。一是一任接着一任抓。县委把建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一件大事,每5年制订1个行动计划,县委常委会每年进行1次专题分析,县委书记每季度主持召开1次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2023年,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进一步提出12条举措。二是坚持包乡走村抓。建立县级领导包乡走村、乡镇干部包村联户机制,县四套班子成员对考核排名后20%的村“一对一”联系。三是严格备案审核抓。对拟任村党组织书记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集中换届时由县委常委会研究;县乡党委跟踪掌握村党组织书记情况,每年开展综合分析,对不胜任不尽职的及时调整。

  健全闭环机制,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工作落实到选育管用上。一是选优配强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形成优秀人才回引、后备力量储备、实践锻炼考察、县乡择优比选的选配机制。二是培训提能机制。在省市调训基础上,每年安排村党组织书记在县委党校集中轮训。2023年,组织所有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全国视频培训班。连续18年开展“导师帮带制”,老中青传帮带,提升队伍群众工作能力。三是严管厚爱机制。强化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监察联络站有效衔接,实现一届任期内巡察和审计全覆盖。强化激励保障,每年由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提升。

  突出干事担事,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成效体现到乡村振兴成果上。一是围绕强村富民“赛马比拼”。设立强村富民指数榜,每年对所有村进行排名,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全县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25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到1.63∶1。二是聚焦乡村善治示范引领。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员群众参与垃圾不落地、污水零直排、厕所创星级等环境整治。三是突出党群同心民呼我为。常态化开展“百名书记访万户”活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党组织为主渠道,整合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服务资源,村党组织书记带领村干部、党员开展便民代办服务,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理140多个事项。

 

  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作用

  坚决扛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责任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党委

  花桥镇位于安徽芜湖市东部,面积102.5平方公里,有12个村(社区),人口3.95万、党员1508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花桥镇举办,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我们将继续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

  打铁还需自身硬,紧抓党委建设不放松。一是全面学习提能。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建设的“头等大事”并贯穿始终,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学习。二是全面承接扩能。优化内设机构设置,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承接上级赋权事项,做到一支队伍管执法。设立党建办,镇机关按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综合管理分设3个支部,由班子成员担任支部书记,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打通“最后一公里”,大抓战斗堡垒不动摇。一是选优配强书记。目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5.2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均实现“一肩挑”。每年组织开展培训,2023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全国视频培训班。二是强化村务把关。每村安排1名镇班子成员、1名党建指导员包保联系,指导把关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惠民政策落实,抓实党组织生活制度、联系发展党员等。抓细村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经常咬耳扯袖。三是强化赋能。落实上级保障资金,镇本级每年再支持各村2个基础设施项目,单个补助不低于20万元。为每村配备农技顾问、法律顾问、乡村建设顾问各1名,鼓励能人返乡创业。

  打造乡村新面貌,狠抓任务落实不懈怠。一是精心谋发展。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鲜桃种植、鱼蟹养殖等产业,带动1.1万名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全镇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达到1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二是精准优服务。依托镇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13个代办服务点,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对低保户、五保户、防返贫监测户、重病残疾、留守老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结对帮扶,村村建有养老服务站。三是精细抓治理。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在行政村范围内,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264个网格,统筹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依托网格收集诉求、化解矛盾。组织群众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美丽花园建设。以党建引领建好信用村,弘扬文明新风尚。

 

  夯实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

  推动共同富裕  建设美丽乡村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党支部

  冒水村是一个以藏族群众为主的川西北高原脱贫村,有8.9平方公里,人口400人、党员19名。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调研强调,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村党支部牢记嘱托,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一是学好新思想。村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田间地头、老百姓身边开展宣讲。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加强集中学习讨论,推动新思想在乡村一线落地生根。二是传承红色基因。与邻近红色村联学、联建、联享红色资源,组织党员重走雪山红路、重温入党誓词。探索开展党员政治素质“思想体检”,全面推行党员承诺、亮诺、践诺制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是当好带头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近年来回引了1名90后进入班子、培养2名后备干部成长进步、引领16名骨干党员带头致富,建立集中学习、轮流参训等制度。

  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一是选准好产业。经过多省实地考察和引种试种,培育出高品质玫瑰品种。目前,已发展玫瑰种植1.5万亩、年产量1460吨,产值5000万元。二是延伸产业链。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精深加工玫瑰茶、精油等系列产品,开发衍生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和观光旅游。三是铺就共富路。探索创新“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县13个乡镇46个村3300余户种植玫瑰,户均增收5000余元。同时,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入股产业等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翻了几番。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家园。一是突出民俗风情“建”。统筹用好各类政策帮扶资金,立足民俗特色精心编制村庄规划,紧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实际加快乡村建设。二是着眼生态美丽“护”。建立常态化生态管护、巡山防火等制度机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围绕乡风文明“治”。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家门口”便民服务综合体,构建“总户长+户长+包联户”乡村治理体系,成立“创业能人+返乡青年”参事会,选树“嗯德拉”(藏语“好得很”)家庭,以文明新风引领各族同胞在新时代新征程和同一家、向美前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5日 15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