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4-12-05 08:22:04 来源: sp20241205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贺信中强调:“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都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如何更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如何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编 者

  听得懂 听得进 有共鸣 有共情

  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张 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让国际社会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增强创造力,让题材更新、载体更活。当下,国际传播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般的题材、落后的载体缺乏有力的传播能力,想要传递的观点和声音往往会被淹没。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话语能够被更多人听到,提升中国声音、中国形象的触达能力,需要不断增强创造力。在组织上,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多元传播主体广泛参与,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同一事件进行叙事,形成传播合力。发挥好在华外籍人士、海外侨胞、华侨社团组织等的作用,鼓励内容创作平台推出面向海外用户的创作激励制度,启发他们用外国人的视角观察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和深层价值理念。在传播内容上,既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底蕴,深入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建立相应的战略传播阐释体系;又着重展现今日中国蓬勃向上的新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故事、创造故事、创业故事。

  建设对外话语载体,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善于让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来说话。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是广义的文化交流,是具有亲和力和实效性的文化传播。古代的丝绸之路,今天的“一带一路”,都以商贸往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要发挥我国制造业优势,发挥出口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利用企业的组织优势、品牌竞争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使带有中国文化基因的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和生机活力的载体。创造性地理解全球“观念市场”,对中国话语及其衍生品进行IP化运营,以“出海文化”搭载中国话语,使中国话语衍生品形成产业链、扩大影响力。例如,在广受国外受众欢迎的网络文学、游戏、短视频、电视剧等多模态内容中展现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风采,让富含中国话语的创作内容兼具可视性、互动性,增强受众的沉浸式体验感。

  增强感召力,让沟通更易、共情更多。感召是动于情并化于心的过程。增强感召力,不仅是让更多人听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话语,更要让人听得懂、听得进,有共鸣、有共情,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共通的情感中,在普通人的际遇与日常生活上,最能找到共情、共鸣、共振的传播“触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需要以更加轻盈的视角,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结合起来,牢牢抓住“人民”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以普通个体的故事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给中国人民生活带来的切切实实的改变。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与个体命运、家庭生活、城乡变迁、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让中国话语更加平易近人。例如,中华美食和中国的节庆活动受到国外民众的欢迎,可以将人物奋斗、家庭团聚等融入这类视听作品中,引发受众深度共情。

  达到沟通更易、共情更多的目标,还要把握好受众的接受程度与传播偏好。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认为,文学艺术作品的社会效果是由读者的参与程度和接受姿态决定的。在国际传播领域,我们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把握好国外受众的接受程度和传播偏好,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多考虑受众的不同需求和接受特点。比如,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寻找“共通元素”。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一幅幅中式美学构图的画面,比如迎客松烟花、中国结图案等,演绎了中国式浪漫。这种以画面美学讲故事的“留白”,减少了语言文字可能带来的理解差异,让国外受众既能感受到中式美学的韵味,又拥有自己广阔的解读空间。

  增强公信力,让认同更强、响应更快。有公信力的话语让人愿意听并且听了信。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的公信力,要坚持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国家、地区与我国的地缘联结以及文化基因亲近度、文化贸易畅通度、文化交流紧密度等制定传播方案,厘清不同国家、地区舆论场中对中国话语的关注焦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有区别地、主动地回应国际社会关切,积极与国际组织、媒体、学术机构等沟通对话,坚持客观理性原则,既要展示成就,也要把握好度,平实朴实、有理有据地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有效对话中提升公信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与数字平台的不断发展、演化,全球传播加速进入平台化时代。增强对外话语的公信力,要深入研究数字平台上的国际传播规律,探索建立国际舆论仿真系统,定期评估对外传播效果,持续改进对外传播策略。同时,在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时代,要认识到人工智能之争不仅是技术竞争,也是话语权之争。要着重优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信息配置,注重用中国话语数据训练人工智能大模型,防范化解中国话语在全球舆论场中被排斥、被遮蔽的风险,努力掌握话语信息传播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自信自立 融通中外 辩证统一

  更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李 智 雷跃捷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科学的实践路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有助于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进而理解认同这一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关键在于做好话语体系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是一个由多要素、多层次组成的有机系统,要坚持全局、整体、长远眼光,把话语创新置于全球传播格局、国际传播战略、对外传播态势及中外历史文化传统的整体框架下来审视和构建。

  坚持自信自立推进话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从话语体系形成的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及其经验予以话语建构的产物。长期以来,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构建自己的现代化话语体系,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垄断,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亟待破解的难题。话语是思想的外在表达,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承载着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中国主张,必须由中国自主构建。我们要坚持自信自立,牢牢掌握话语主动权,使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体现中国国家利益和立场,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生长出来的现代化,是中华文明更新而非断裂的产物,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话语资源,深刻把握和阐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充分阐释中华文明基因的时代意义;也要立足当代中国的实践创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在自信自立中构建一套坚守文化主体性、彰显文化自信的话语体系。

  坚持融通中外推进话语创新。现代化是当今各国寻求发展与进步的必经之路,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基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具有自身鲜明特色。我们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实现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从而更好与世界沟通交流,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为此,要采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通过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景全貌。既立足于中国立场和视角,又对接世界认知和情感;既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遵循接近性、亲近性原则,找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与国外受众建立起历史和文化上的关联,更加贴近国外受众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坚持辩证统一推进话语创新。更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坚持辩证统一,平衡和协调好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之间的关系,做好话语统筹、话语配置和话语整合等工作。坚持内容为王,既重视话语内容创新,以概念、命题、术语等为话语内容的基础和核心,努力开展相关话语内容生产和建设;也要注重话语形式创新和多样化选择,以恰当的话语方式充分表达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文化意涵和世界意义。既要采用有效叙事方式,全面系统、连贯统一地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进而形成强大的国际舆论引导力;也要通过个体叙事讲述当代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讲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最具感染力、最易引发共鸣的中国故事。既要着力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等学术话语,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供学理支撑;也要把政策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注重以关联性场景让国外受众更好感受和体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形象、中国人的现代化生活,以生活感、人情味、审美趣味等情绪感受、情感感染因素吸引国外受众,让其在潜移默化中认知和认同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

  孙 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成功实践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与影响力,为加强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自塑”带来宝贵机遇。在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全球治理面临挑战和发展中国家积极探寻自主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作为,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全面展示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成就,将国际上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他塑”进一步转变为依托中国话语和叙事的“自塑”,不断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有利国际舆论环境,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优化拓展话语内容,构建现代化叙事体系。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科学内涵、实践要求、世界意义等,阐释好蕴含其中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核心内容。话语和叙事体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话语是叙事的基础,叙事体系以话语体系为支撑。我们要积极作为,创新话语、改进叙事,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创新,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和叙事体系。第一,坚持“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走出来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果作为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的有力支撑,将“两个结合”的理论自觉作为创新的内驱力,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和叙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第二,把握好历史逻辑。无论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看,还是从世界现代化发展史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历史脉络与演进规律,对于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至关重要。具有纵深感的历史叙事往往蕴含着较强的国际传播潜力,以宏观历史视域整体把握、宣介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国外受众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科学性。第三,紧扣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共同发展,与全人类共同价值高度契合,与人类文明发展大势高度吻合。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要在叙事逻辑上紧扣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语境上结合全球减贫事业、世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宣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唤起国外受众的共鸣。在表达逻辑上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主动打造融通中外的新理念、新概念、新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揭示价值内涵,破解现代化“迷思”。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和各国发展的必然走向。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国情民意、发展情况、社会条件等不同,在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历史上,西方国家率先开启现代化进程,在西方话语体系和逻辑框架内,西方现代化模式被塑造为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选择,出现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的逻辑,彰显以人为本、兼容并包的价值理念,打破了这种迷思。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要通过各种具象化的实践与成就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价值,以达到宣介中国智慧、中国理念的效果。一方面,阐释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充分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深刻阐释中西方现代化在价值理念上的差异。讲明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服务对象、根本目的、内生动力都是人民群众,集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为世界带来机遇,彰显其蕴含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通过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重大成就,向各国展现通往现代化的新选择、新路径、新模式。让世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认识到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才能获得成功。此外,还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不同文明的精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与世界各国共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这种兼容并蓄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底蕴,有利于从根本上消解“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

  回应关注点,展现胸怀天下的现代化形象。中国式现代化向何处去,会给世界带来什么?这是国际社会尤其希望读懂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美好世界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奠定基础、凝聚共识。要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回应国际社会的关注点、聚焦点,在话语表达上充分彰显中国的天下情怀,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各国命运休戚与共、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为更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可以把三大全球倡议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让外界从具象化的全球公共产品入手,清晰了解中国的发展观、安全观、文明观等,展现心怀全人类前途命运的现代化形象,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

  (作者为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