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5:37:10 来源: sp20241121
岁末回首,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感知2023中国经济‘脉动’”系列报道,围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部署、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以及记者全年的采访调研,挖掘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等实践,全方面展示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轮又一轮消费券发放、众多文体娱乐演出火热、重大工程项目中活跃着民间资本身影、多地专项债券保障重大民生工程有序建设……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积极因素不断积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其中,扩大消费、促进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持续改善市场供求关系、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成为了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途径。
释放政策“乘数效应”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10月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王先生看到第五届VAC电音节于11月初在湖北省仙桃市沔阳小镇开办的消息后,颇为激动。但该电音节的门票已经售罄,为此他专门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购票需求。
“一票难求”的现象还出现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场景中。
今年暑期,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黄女士带着孩子旅行,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热门场馆的门票,因人数过多难以预约;周杰伦、张信哲等音乐人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演唱会,在网络放票后“秒光”;国庆“黄金周”假期,8.26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让不少人早早动手抢购出行的高铁、飞机票……
在今年6月,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往广东省连樟村打卡,并在村口的特产门店中消费和品尝特色茶饮。人民网 黄盛摄
“抢票烦恼”的另一面,是各级政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从3月《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年度重点工作,到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再到8月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对继续拓展扩消费的再推进,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成为稳增长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从不同角度出台一揽子促消费政策;北京、湖北、江苏、江西等地区也制定了一系列促消费的具体措施,通过消费券补贴等形式,把“钱”发到居民的腰包里,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
中老铁路开通,带动了不少游客前往沿途站点旅行。人民网 黄盛摄
政策“乘数效应”的释放,折射出消费复苏带来显而易见的增长——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超过2022年32.8%的一倍;今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440亿元,同比增长6.9%;线下实体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在1-10月份同比分别增长7.3%、7.2%、4.7%和3.6%……
扩大社会有效投资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和活力
投资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摊开浙江省地图,一条颇似太极图中的S线铁路将杭州与温州两座城市串联起来。这条全长319公里,耗资390.1亿元,集路网、城际和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杭温高铁,其温州至义乌段,是兼具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的“双示范”高铁项目。
杭温高铁一期工程建设运营方、百盛联合杭温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盛金在今年6月向人民网财经表示,铁路项目不仅投资大,而且周期长、收益慢,过去往往以政府资本为主,如今这成为了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一次突破。
施工中的杭温铁路永嘉段桥隧。受访者供图
在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中,民间资本参与交通、水利、清洁能源等重大项目得到了支持与鼓励。一些领域的民间投资显现出不少亮点,不敢投、不会投、不能投等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民间投资结构也持续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除房地产开发以外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6个百分点,呈现出较强的投资信心和投资动力。
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也正在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以来,我国统筹用好了3.8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以及68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适度扩大了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带动社会有效投资。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各地在批准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35192亿元,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重点领域建设,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都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之中,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率提高这些方面,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求总体旺盛,在各项政策的作用下,投资潜力将会得到逐步释放。”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为,从基础设施投资的内部结构来看,民生补短板投资增长比较快;从下一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前景来看,资金保障和项目支撑方面都会逐步改善,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积极的因素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四季度增发国债10000亿元用以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南京、长沙、苏州等地推出购车补贴“政策包”促进汽车消费,2024年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已在路上……更多的政策红利、更热的消费活力、更强的内生动力,为推动产业结构持续向优提升“精度”,为增长动能持续迸发增添“力度”,为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增添“温度”。
采访手记:
在重庆嘉陵江畔穿梭来往的游船上、湖南长沙黄兴路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中越交界龙州县绵延数里的夜市中……这一年,我们行走在全国各级地市县乡的街头巷尾,浓郁烟火气的消费成为经济复苏最直观的印证。
这些印证在一系列扩内需政策的“乘数效应”下,与新贯通的铁路、新架起的桥梁、出口订单增长的工厂,一起构成了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图景。
这一年,在记者的采访中,低收入老年夫妇在家门口有了更加稳定的工作,年轻的“壮劳力”返乡参加了民生保障工程建设,小微企业获批贷款后把产品卖到了国外……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人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这些朴实的笑容成为读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温情窗口。期待2024年有更多商户忙碌的身影、洋溢在老人和孩子脸上的笑容、街道上人声鼎沸的消费烟火气息……
今年9月,重庆市郊的居民正在向人民网等媒体记者讲述民生保障工程给他们带来的生活新变化。浦铖杰 摄
(责编:王震、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