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5:00:52 来源: sp20241116
“数”读中国,信心更坚。
连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发各界广泛关注。透过会议看待中国经济,不仅要从短期的“形”来认识,更要从长期的“势”来感知。一组数据,鲜明勾勒出中国经济逐年上涨的鲜明轨迹。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9.3万亿元,2022年,这一数据增长到121万亿元。沿着十年的“时间轴”望去,我国GDP年均增长6%以上。中国经济稳居世界第二,不仅有量的厚积,更有质的优化,稳中求进基调深入人心,人民勤劳奋斗,市场主体活力迸发,这是我们奋力拼经济、促发展的最大信心底气。
看待经济,不仅要纵向看,还要横向比,这样才能清晰认准自己所处的方位。在世界经济的“拼图”中,中国经济浓墨重彩、份额稳步提升。再以十年为一个“时空长度”来感受,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2.3%上升到18%左右,货物贸易总额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经济的“微笑曲线”,让世界组织也看到信心动力。最近,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业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经济展望报告,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瑞银、德意志银行、澳新银行等多家国际商业机构,近期也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到5.5%之间。上调预期,反应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中国经济积极融入世界,以开放促动经济循环畅通的大国担当。微笑、握手、畅谈,时隔近四年,世界瞩目中,夏季达沃斯论坛迎来线下重启,世界经济合作的共识进一步形成。放大来看,一个个经贸舞台在中国搭建,世界企业“奔走相告”、不约而同、相聚中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越办越好,链博会、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等“新面孔”不断涌现,“经贸订单”越拉越长、合作预期越来越高、共进之手越牵越紧……数字经济、绿色创新、智能场景,中国之“变”成为世界经济向前的最大确定性。无疑,走向兴旺的中国愈发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动力源。
发展的“势”一直在我们这边。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然而,发展机遇不会主动来“敲门”,大好势头,稍纵即逝。发展好中国经济,千行百业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集中反应到市场场景中,可以看到,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依然存在,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必须高度重视。如何稳好势头、破解难题?“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鲜明点题。
“抓紧干”“多干一些”,这些朴实无华的词句直击关键,映照现实。今年来,中国粮食实现“二十连丰”,产量再创新高,如果没有洪涝灾害、西北局部干旱时期的“补改种”,以及广大农民、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里与时间赛跑,也就难以实现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大国外交的“中国足迹”,没有年初时的政企联动、一架架包机出海觅单,也就难有经济开放格局的“更进一步”……坚定信心、脚踏实地、不等不靠、奋勇而上,这是我们的成功之道,也是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奋斗始于当下。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有人说,再小的事乘以14亿,都是天大的事。这既是小与大的辩证法,更蕴藏着中国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抓紧干”抢回更多时间,“多干一些”赢得更大“进势”,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特约评论员/周军)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