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飘带”牵起鱼水情

发布时间:2024-11-21 15:29:07 来源: sp20241121

图①:贵州省遵义军分区组织官兵参观凤凰山烈士陵园。袁雅昶摄 图②:遵义市汇川区人武部文职人员到国防大学观坝希望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杨明洁摄

图①:贵州省遵义军分区组织官兵参观凤凰山烈士陵园。袁雅昶 摄

图②:遵义市汇川区人武部文职人员到国防大学观坝希望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杨明洁 摄

图③:遵义市汇川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到定点帮扶村开展助农活动。杨明洁摄
图④: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双拥一条街”商铺悬挂“拥军示范店”牌匾。周 易摄

图③:遵义市汇川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到定点帮扶村开展助农活动。杨明洁 摄

图④: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双拥一条街”商铺悬挂“拥军示范店”牌匾。周 易 摄

金灿灿的牌匾,辉映着军民的笑容——5月下旬,贵州省遵义市举行集中授牌仪式,为11家拥军企业(门店)、社会组织颁授“拥军示范店”牌匾。至此,遵义市已有107家拥军企业(门店)和8家拥军社会组织。

不断增加的拥军门店,折射出遵义市浓厚的双拥氛围。进入新时代,遵义市军地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开创新时代双拥工作新局面。

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转折之城”遵义正以新的姿态,续写“红飘带”牵起鱼水情的新篇章。

讲好红色故事

英烈雕像的红绸子

7月的贵州省遵义市,烈日炎炎。在凤凰山烈士陵园龙思泉烈士墓前,人们自发列队,为烈士献花祭奠。

“来参观的游客很多,现在我每天讲解都不少于5场。”凤凰山烈士陵园讲解员黄文雯说,“很多本地群众定期来祭扫,外地来的游客听到龙思泉烈士的故事,也主动献花祭奠。”

1935年1月,红军卫生员龙思泉为给当地群众看病离开部队驻地,返回时却发现部队因突发情况已接到上级命令转移。在追赶部队的途中,他不慎暴露,被国民党地方武装杀害。

龙思泉牺牲后,当地群众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这位红军军医为许多老乡治好了病、减轻了痛苦,于是自发为他修建了“红军坟”,常常去祭奠。解放后,“红军坟”迁入遵义市凤凰山烈士陵园。后来有关部门经过核实,确认了被当地群众保护多年的“红军坟”的主人是龙思泉烈士。

墓前龙思泉烈士的铜像上,常年系着群众缅怀他的红绸。

“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大楼前,也有一座龙思泉烈士雕像。在遵义,红军军医就是平安健康、救死扶伤的象征。”黄文雯说。

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王贵新对“红军坟”的故事十分熟悉,但这次来却有不一样的心情:“今年我报名参军了,向我的榜样靠近了一步。”

遵义红色资源丰富,在红军长征路线上,有遵义会议旧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苟坝会议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474处,像龙思泉烈士这样的红军故事更是数不胜数。

为持续讲好红军故事,遵义市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升级红色资源,开通“云展厅”,利用AR、VR等技术手段重现长征场景,增强红色故事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健全双拥制度

军属手中的联心卡

自从领取遵义市军属联心卡,军属赵碧丽觉得生活更安心了。

“有问题需要解决,通过联心卡就能找到双拥办的工作人员。”赵碧丽说。

2023年8月,遵义市军地开展“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拥军优属活动,走访慰问遵义籍现役军人家庭,为他们发放慰问信、联心卡。

“这是一项长期开展的活动,我们定期去军属家中走访,随时解决困难。”遵义市汇川区双拥办工作人员赖珊说。

一次走访中,赖珊得知一位军嫂的两个子女分别在两所学校就读且距离较远,不便接送孩子。赖珊将情况反映到有关部门,经过多方协调,两名子女转到同一所学校就读。

“很多问题不上门、不去了解,很难发现。”赖珊说,“有了常态机制,就能够更顺畅地解决问题。”

赖珊所说的“机制”,其中之一就是《遵义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试行)》。军属赵碧丽随军来到遵义后,一直照顾家庭。去年,小儿子也上了幼儿园,她想找份工作。

“一开始我也没有什么头绪,后来双拥办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文件规定,事业编有定向招聘军属的名额。”赵碧丽积极备考,最终成功考取播州区一个乡镇的事业编岗位。

联心卡联通军地,好办法落到实处。2021年以来,遵义市军地有关部门共帮助50余名随军家属解决就业;组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37场,帮助20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好事要办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为做好共建工作,该市军地建立“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机制,军地定期召开双拥工作座谈会,通报互办实事工作进度,协调解决矛盾问题。

“三后”问题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在《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满意度测评表》上,遵义籍官兵打下高分。

动员社会力量

双拥命名的一条街

从遵义市播州区鸭溪收费站一下高速,就能看到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道路两旁商铺林立,是鸭溪镇的“第一街”。

这条街名为迎宾大道,但在鸭溪,人们更习惯称它为“双拥一条街”。这条街上的53户商户,48户是“双拥门店”。

这些门店外,都悬挂着“拥军示范店”牌匾,提示凭军官证、军士证、义务兵证、优待证等有效证件可获消费优惠。

餐馆店主谭庆,是这条街上的老店主。“本来我们店里就给军人打折,去年听说镇上要开设双拥一条街,我主动跟附近的门店去沟通,大家都很支持。”谭庆说。

“没有军人保家卫国,哪来我们致富发展?”这是谭庆跟全街同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谭庆告诉笔者,他家中先后有7人参军入伍,岳父、叔叔、兄弟、儿子都当过兵。叔叔曾在参加边境作战时负伤,手掌被子弹击穿。

“见到军人,就像见到亲人一样。”谭庆说,“能让他们体会到遵义拥军的热情,我特别荣幸。”

“这两年遵义市和各区镇都在规划双拥一条街、双拥小镇等,各行各业积极参与。”遵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告诉笔者,这份拥军的情怀,起源于红军长征经过遵义时。当年,中央红军到达贵州江界河、茶山关和回龙场等渡口,正是在群众的帮助下砍竹子、扎竹筏、搭浮桥,才突破乌江天险,挺进遵义城,保证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为军人做点事,是我们红城人民的朴素情感。”遵义市中医院院领导得知驻军部队部分官兵因远离体系医院,存在康养、看病等难题后,主动联系遵义军分区,签订协议为官兵开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提供优先、优质的门诊、住院等服务。

支援地方建设

老区人民的好日子

“庄稼好得很,感谢部队帮我们修了水池,以后我家的3亩地就不怕干旱了!”

笔者问起庄稼情况,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村民沈仕毓毫不犹豫地说。

平正乡团结村地处山区,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水资源短缺。去年,对口帮扶团结村的遵义军分区在窝凼和绿荫塘两个组修建蓄水池储存雨水,满足了夏季农作物用水需求。

“当年红军长征来到遵义,短短3个月扩红1万多人,反映出遵义人民对党和革命的信任。”遵义军分区领导说,“如今我们要继承发扬红军的爱民传统,真情帮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这是军分区帮我们建的楼,既让学生有了就餐场所,也为老师提供了住宿的地方。”走进平正乡麦博希望小学,老师杨彤彤告诉笔者。以前,麦博希望小学食堂没有座位,学生只能打饭带到教室去吃。如今学校不仅有了新食堂,各项基础设施也修缮更新。

在红城遵义,驻军部队积极支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驻军部队参加60余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先后派出200余名干部驻点帮扶,帮助地方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农村特色产业,带动3.8万名群众增收致富。各部队还持续开展助学帮扶等活动,援建希望小学32所,极大改善了边远地区学校办学条件。

遵义地处长江中上游,植被茂密,抢险救灾任务繁重。去年以来,驻军部队累计出动官兵、民兵1万余人次,配合地方相关部门执行抗洪、抗旱和森林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工作动态

安徽省郎溪县军民

唱响双拥主旋律

本报讯 殷超报道:“军民本是一家人,根脉相连情谊深……”6月底,武警安徽总队宣城支队郎溪中队营区响起官兵的歌声。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命名表彰之年。为进一步唱响双拥主旋律,大力营造爱我人民爱我军浓厚社会氛围,全国双拥办于6月中旬发布双拥主题歌曲和双拥标识。

“我们联系了县文化馆,以此为契机送文化进军营,向武警官兵介绍新的双拥标识、教唱双拥歌曲。” 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说。

全国双拥新标识以五角星、同心结、长城、飘带、橄榄枝和双拥字母为主要元素组成,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橄榄枝、双拥字母、长城等元素在周围拱卫,代表军政军民同心向党。

双拥主题歌曲《爱我人民爱我军》抒发了革命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军队和军人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期盼。活动邀请郎溪中学音乐教师方明教唱歌曲。很快,现场就响起官兵嘹亮的歌声:“军地向来一家亲,鱼水情深心连心……”

“和战友们一起唱响双拥主题歌,回想起驻地群众对我们的关心关爱,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双拥的美好。” 战士叶益贤说。

“这次送双拥主题歌曲进军营,是我们与地方开展精神文明共建的活动之一。”中队领导说,“这几年郎溪县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为助力部队过好夏季‘酷暑关’,地方双拥部门主动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提供防暑药品,还为官兵发放定额医疗保障卡。”

“双拥主题歌曲的传唱,有助于引导广大军民增强大局意识和国防意识,赓续传承爱我人民爱我军的传统。” 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表示,下一步将组织各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学唱双拥主题曲、宣传双拥标识活动。(周远航、李锦、张亨贵)

本版制图:扈 硕

(责编:彭晓玲、王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