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8:30:06 来源: sp2024112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多少璀璨的诗,就有多少绚丽的城。因为一首诗,难忘一座城。徜徉在诗意的城市中,人们品诗,思诗之文脉绵长;人们读城,看城之今朝新貌。
为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大地副刊推出系列策划——从本期开始,以文学形式走进诗意城市、鉴赏山川风物、发现奋斗之美,与读者一起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人文鼎盛,一起致敬新时代的坚守与奋斗。
——编 者
彩霞辉映白帝城
罗 毅
轮船溯江而上。入三峡,进瞿塘,岸边绝壁峭立,江面收窄,江流湍急。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不时映入眼帘。突然间,夔门在前方洞开,万道霞光破空而来,峡江倏忽明亮。我清楚地看见了绝壁上的石刻。霎时,雄浑、古朴、庄严的气象,扑面而来。
40年前,我与满船的新兵战友进入奉节县境。手扶船舱外廊道栏杆,仰望高耸入云的峭壁,远望彩霞辉映的白帝城,我的胸中涌动万丈豪情。
你好,奉节!你好,白帝城!
那一首源自白帝城的千古诗篇《早发白帝城》冲口而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自荆州来。与李白歌之、咏之的白帝城相遇。人在船上,我们匆匆眺望白帝山、奉节港,惊鸿一瞥。
奉节历史悠久。唐贞观年间,因旌表诸葛亮“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得名奉节。千百年来,因其独特区位优势,为历代路、府、州、郡治所。眼前的白帝城,系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所筑。当然,真正让奉节、白帝城名扬天下的,是那首短短28字的诗篇。
后来我回荆州探亲,往返均取道川江。船泊奉节,我总会登岸去码头上转悠。走一走光可鉴人的老街石板路,尝一尝小摊上的酸辣凉粉、鲊海椒,品一品餐馆里的吊锅鱼、盬子鸡,听一听巷陌深处的商贩吆喝,拥抱古城的人间烟火……
新世纪初,我转业到重庆。因工作、休假而到奉节的机会,接踵而至。
犹记2001年冬天,我与同事老马到奉节出差。我们于夜色中走向县城江边的依斗门,凭吊英烈彭咏梧。我们亮着手电寻访永安宫故址,参观“汉昭烈甘皇后墓”等石碑。
出差结束后,我们又攀登近千级石梯,到访白帝庙。在古刹外,欣赏“三峡第一碑林”书画石碑上书法遒劲的古体诗、竹枝词,感受诗情画意。
几个月后,奉节老城拆除爆破的轰响,在峡江回荡。几年后,三峡蓄水至175米高程,库区变平湖。瞿塘峡烟波浩渺,夔门依旧天下雄。水进人退之际,白帝城成为一座江中小岛,经由长长的风雨廊桥,连接陆岸。
奉节老县城永沉江底。但奉节新城沿江布局,向西整体搬迁。经过数年建设,已然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高铁、高速公路纵横县境。奉节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该移的移,该搬的搬。迁建的依斗门、开济门、永安宫,原址保护的耀奎塔,重放异彩;现代化的夔州博物馆,件件馆藏文物让奉节千年文脉留存;5A级景区白帝城·瞿塘峡景区,依然漫山红叶、彩霞漫天,游人如织。
2022年秋,我又一次到奉节公干,知悉县里在大力招商引资。仅眼镜企业一项,就实现年产值20亿元。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快速发展。滨江郦城、夔门印像等商圈,让区域性消费中心逐步形成。
那些日子,我们走访了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观摩了光学科技公司眼镜镜片全自动生产线,品尝了食品开发公司的泡菜,为奉节的高科技新业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叫好。我们又赶往村庄,驻足果挂枝头的柑橘园。脐橙已成为奉节县支柱产业之一,果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老马知道我又到奉节,发来微信提醒:奉节虽为农业大县,但别忘了去感受它的山水文化、诗词文化。是啊,李白早发白帝,妇孺皆知;杜甫客居夔州,写下多首诗作;刘禹锡在此创作竹枝词,那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谁人不知……
彩霞辉映白帝城。彩云之下的峡江风光,美不胜收。我对老马说,好山好水好地方,有诗有橙有远方。来吧,我在奉节,等你!
乐得长作岭南人
胡 玲
儿时,读到苏东坡的诗《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对苏东坡笔下的惠州充满向往。10多年前,丈夫调到广东惠州下辖的博罗工作,我跟随他从荆楚来到岭南,开始了与这片热土的亲密接触。
博罗县紧邻惠州市区,正是苏东坡诗中的“罗浮山下”。
最先爱上的是这里的美食。温润的气候孕育出水灵灵的岭南佳果,果真是“卢橘杨梅次第新”。黄皮、龙眼、荔枝、杨桃、火龙果、柑橘等轮番登场,让我的味蕾常年充满了甜蜜。
入乡日久,我慢慢爱上了这里的风味。山珍野菜、河鲜海味皆可入菜,没有浓油赤酱雕饰,没有重麻重辣增味,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清鲜爽口,让人回味。清早,吃上一碗筋道的牛肉丸河粉,或者来一盘晶莹的鸡蛋肠粉。午餐和晚餐,白切鸡、碌鹅、酿三宝、腊味时常点亮餐桌,再配上水灵灵的蒜蓉青菜。周末,煲一盅老火靓汤,把药材和食材一起熬煮成汤汁。
吸引我的还有这里看不完的美景。岭南名山罗浮山留下过苏东坡等大家的足迹,就在近旁,可随时去登山寻幽。不远处,象头山像绿宝石镶嵌在蓝天白云间,闲时可入山听鸟鸣、闻花香。东江川流不息穿城而过,朝有晨曦照水间,晚有落霞映江面。坐车20多分钟,就能徜徉在惠州西湖潋滟的柔波里。只用一个多小时车程,就可以去巽寮湾、双月湾踏浪吹海风。
漫步小城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古榕树、樟树、紫荆树等郁郁葱葱,把浓翠填满大街小巷,绚丽的花色点缀其中。春有金灿灿的风铃花吐艳,还未谢幕,凤凰花就像火红的凤凰飞上半空。夏天,蔷薇向人们绽开粉扑扑的笑脸。金秋,桂花如点点繁星飘落枝头,带来满城花香。冬日,粉白的紫荆花把小城变成花的海洋。走在小城,仿佛走进一幅水粉画中,而我,如画中飞翔的小鸟,好不快活。
让我感动的是小城的温情。刚来小城时,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我时常宅在家里。一个清晨,敲门声响起,打开门,邻居阿婆笑眯眯地站在面前,塞给我一个大袋子:“小妹,我刚从乡下老家摘的菜心,给你拿一些。”袋子里,绿油油的菜心还滴着露珠。临走时,她又说:“咱们小区周边有两个公园,你多出去转转。”
去公园或菜市场,时常会遇到陌生人亲切地向我打招呼:“你老家在哪里?”然后他们会热情地自报家门:湖南、四川、贵州……来自五湖四海。
在小城生活的十几年,我亲眼见证了小城的蜕变。忘不了初次来博罗的情景。当汽车即将抵达博罗收费站时,路过一个村子,一排低矮的民房立在路边,门前是坑坑洼洼的小路。我心里一凉。直到车驶入城区,看见高楼和车流,我的心才稍微平静下来。今日,外出回来再经过这个村子,我看到的已是另一幅画面: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掩映在绿树中,平坦的柏油马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
刚来博罗时,商业东街还是一片荒山野岭,人烟稀少。短短几年时间,商铺云集,车水马龙。旁边,建起了东山森林公园,绿道、荷花池、湖泊等多处景观串珠成链,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以前从博罗到惠州市区,只有一条金龙大道,车流量大,道路狭窄,到市区要一个小时。没过多久,惠博大道建成,道路宽阔,到达市区只需20多分钟。4年前,江南大道也修好了,去惠州市区的路线又多了一个选择。近两年,高铁通车,博罗设站,从此可快捷抵达广州、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
如果说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那么博罗是温润的。润养万物,也滋润着我这个新博罗人。
如今,我早已习惯这里的生活。罗浮山下,乐得长作岭南人。
滁州城中访西涧
余同友
对中国文学稍有认识的人,应该都知晓《醉翁亭记》和《滁州西涧》这一文一诗。一文写山,“环滁皆山也”。一诗写水,“春潮带雨晚来急”。而这一山一水就在同一城,相距不过十余公里。从前城市框架小,它们分布在郊外,如今,它们已被快速发展的城市拥抱在怀里。有了这一山一水的滋养,一文一诗的加持,生活在这座城的人,真是有福了。
这座城,便是位于皖东的滁州。我去滁州的次数不算少,常去爬琅琊山登醉翁亭,可从没有去欣赏过西涧的水。其实我很喜欢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这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中色彩明艳:青草,黄鹂,碧水,绿树;动作明快:草生,鸟鸣,潮来,舟横。今秋,我再一次读起这首诗,于是当即决定,去滁州,寻访心中的西涧。
据明《滁阳志》记载,西涧就是滁州城西的乌兔河。今人分析西涧的具体方位是:乌兔桥下南流再折向东至上水关之间,大约五里的涧川。然而与山相比,水在时间中的变化会更大,何况小小的一条涧水。西涧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水库而被淹没,水库以前叫城西湖,现更名西涧湖,也就是说,历史上的西涧仅存地名了。不过当地专家对西涧另有说法:如果从自然地理意义上对西涧进行考辨,整个城西山谷间川流不息的山涧,汇入小沙河,经中游石濑涧、乌兔河,流入上水关内城河的水系,可以统称西涧。如今,西涧源流大部分仍然活跃流淌在山野之间。的确,西涧的源流是不可能被淹没的。1000多年过去了,它仍然在流淌。
在朋友的带领下,我先去了滁州城内始建于唐代的广惠桥。这座三孔石拱桥横卧在内城河上。站立桥头,看河水静流,闹市声隐隐传来。继而沿着内城河溯流而上,去看始建于宋代的上水关。这种建于水上的关卡建筑,我第一次见到,远看像一座城门楼,三孔水门中竖着木栅栏,上方的辘轳吊起放下实现启闭,兼具通航、调水和防御功能。可以想象,当年,这水关关楼和古城城墙,与远山近岭共同勾勒出这座城美丽的轮廓线。
从上水关驱车往西涧湖,街头忽见一座楼阁,门楼书“奠枕楼”。朋友介绍,这楼与著名词人辛弃疾有关。南宋乾道年间,辛弃疾到任滁州。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长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效果。为了与百姓同享欢乐,修建了这座奠枕楼。后来辛弃疾与友人同游,写下《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站在奠枕楼头,望着滁州城中街巷人家,读着慷慨之词,内心突生感动。原来,滁州这座城,不仅有韦应物的西涧、欧阳修的醉翁亭,还有辛弃疾的奠枕楼。
听到我感慨,朋友笑着说,滁州远不止这些:滁州古城开埠于隋朝,滁州人耳熟能详的清流街、遵阳街、挑水巷等街巷,孟公坝等历史遗存,每一处都有来历有故事……
听着朋友讲古,我们的车驶上了一座大坝。视野里,陡地出现一个大湖,湖水清澈,烟波浩渺,这就是西涧湖了。不知道韦应物行吟过的西涧,在这湖中的哪一处。沿着滨湖公路去往西涧渡村。先是拐入一处小丘,又缓缓下降,大片的湿地奔涌眼前,乡野气息扑面而来,涧水在原野里漫流,绿树、青草、民居,错落地安置于缓坡上下。我陶醉在风景里。这时,绿野中出现一座咖啡馆,我们停下车来。
现代风格的咖啡馆坐落在一幢幢民居中,毫不违和。几个年轻人啜饮着咖啡,轻声交谈着。走出咖啡馆,望向四周,我们这才发现,村庄里还有民宿、亲子乐园、健身步道,不少本地市民在这里闲庭信步。
暮色四合,游走在西涧渡村,我再一次默默体味着《滁州西涧》的意境。我想,这首诗与这座城已然血脉相连。
碣石山下日月新
李 霁
这个秋天,我来到碣石山拜访。碣石山雄踞渤海之畔,伫立河北昌黎县城之北,由近百座起伏的山峦组成,在数十里范围内岭岭相依。靠南群山托起一座陡峭险峰,巍然耸立,为主峰仙台顶,是渤海近岸的高峰。时至今日,昌黎、抚宁、北戴河、山海关和乐亭、滦南一带的渔民出海,仍以此为航标。
公元207年,也是一个秋天,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临碣石,遥望大海,写下《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其实在曹操之前,碣石山便以观海览胜而负盛名。它被写入《山海经》和《尚书·禹贡》中。《汉书》编撰者班固在其《西都赋》中这般吟诵:“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可以想见,那时的海水就澎湃在山前不远处。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碣石山距离大海已有15千米。今天的山海之间,变成了一座充满活力、魅力的昌黎新城。
漫步在昌黎古风古韵的街道上,穿行在画卷般的公园中,我仿佛走进了时空交错的隧道,看碣石山映衬下的古老源影寺塔,也看遍布城中大街小巷的蓬勃绿地鲜花。新中国成立初期,昌黎作为唐山专署驻地,城市建设超过一般县城发展水平。近十几年来,昌黎经过持续不断的旧城改造,城市面貌不断刷新:临街危旧平房消失殆尽,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商业街旧貌换新颜。碣阳大街横贯东西;南外环和五峰山路等街道手牵着手,把城区紧紧地抱在怀里;黄金地段的戏院街升级成步行街,过去的老面孔让给了新时尚。特别是近些年,城区向东西方向不断拓展,城市容量和品质日新月异。
尤为赞叹的是,昌黎将“口袋公园”打造为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这些公园或藏于闹市,或偏居一隅,或傍水怀古,或倚山骋怀,它们串联起城市的烟火,烘托着人们愉悦的心情。
在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左侧有5座山峰,当中的平斗峰南侧山麓开阔处有“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修筑。韩愈自称“昌黎人”,一说其祖籍昌黎,一说其以韩姓著称天下的昌黎郡为郡望。今天的昌黎县城还修建了韩愈大街。
沿着韩愈大街一路向北,就进入了山区。车在山脚下一个小村旁停下。两边山坡捧出一片舒缓的谷地。进山的道路两旁都是葡萄园,棚架上藤蔓交织。走进一户农家院落,一株老葡萄树裸露着虬曲的根系,粗壮的藤蔓向四面八方攀扯,将整个院子覆盖成一片浓荫。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悬垂于枝叶间,芳香四溢。
位于北纬39度范围的昌黎,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追溯历史,这里拥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史、葡萄酒酿造史,在中国葡萄酒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多年前,我参观过昌黎的一家酒厂,印象深刻的是厂区空气中飘浮着果肉发酵的味道,发酵车间的墙壁上沾染着葡萄汁液的颜色。如今身在长城华夏酒庄,我看到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酒厂,而是现代化、多元性、生态型葡萄产业链综合体。群山环抱的酒庄,建筑别致,气势恢弘,走在其中,阳光从头顶枝叶的缝隙间星星点点地洒下来,仿佛置身童话世界。酒窖里,柔和的灯光下,上千只橡木桶静静地入梦,只等人们用酒杯把沉睡的琼浆唤醒。
以前,外地游客经常抱怨昌黎县城小、道路窄、环境差。现在,游客说得更多的是去哪儿玩、待不够。五峰山、长城华夏酒庄等酒庄成了打卡地,本地人则喜欢逛逛葡萄小镇。昌黎正在做好全域旅游这篇大文章。
这个秋天,注定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饱满的葡萄令人喜爱,醇厚的美酒令人心动。沉浸在酿造的喜悦中,我的心也和这座城市一起陶醉、一同丰盈、一样沉实。
此刻,碣石山下的昌黎正从历史中深情走来,与我们一起迎接崭新的未来。
凉州城里好风光
蔡永平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老师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吟诵着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我知道了,离我居住的山村90多公里外,有座城市叫武威,古称凉州。那儿的人们,那儿的故事,令我心驰神往。
我翻阅书籍寻找武威。作为河西走廊的东大门,这里自古就是连接西域、欧亚的交通要冲,是丝绸之路上的战略重地和商埠重镇,有“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美誉。
小学毕业那年,我跟大哥来到武威城。街道上,大卡车、自行车、行人混杂熙攘。巍峨的南城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广阔的文化广场展现着城市的繁华,绿水楼阁的海藏公园让人恍惚到了江南水乡,凉州美食更让我难忘……
大哥带我去参观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大哥告诉我,文庙内藏有几十块石碑、匾额,其中,“书城不夜”大匾更是武威学子刻苦学风的写照。那次参观,武威文化的厚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引起了我对“凉州”一词的兴趣。我找来全唐诗,发现以“凉州词”为题或以凉州为背景的诗,竟然有那么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我找来史书,发现2000多年来,张骞、霍去病、玄奘、李益……各路风云人物在武威的历史中熠熠闪光。
或许是沾了文庙的才气,我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武威市下辖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工作。转眼到了成家的年纪,妻子在武威工作,于是我把家安在了武威城。刚结婚时,我们和岳父母挤在老楼里。2004年,妻子分到一套80平方米的单位集资楼房,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2020年,我们又在武威新城区购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新房。小区门前就是湿地公园,在原来海藏公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公园面积广阔,曲径通幽,流水潺潺,亭台楼阁掩映其中,是武威城众多公园里最大的。
武威这座城也日新月异。武威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古、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依靠区位优势,凭靠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搭乘兰张高铁,武威正吸引着八方来客,实现飞速发展。
前几年,孩子考上了外地的大学,我和妻子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节假日,我们喜欢开上车逛武威。在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汉唐天马城,我们聆听马踏飞燕的故事;在西夏博物馆,我们感受西夏碑的珍贵;在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天梯山石窟,我们看到中国石窟史上“凉州模式”从这里发源……我们还去了冰沟河景区,体验“六月冰河、冰上开花”的奇观;来到苏武沙漠大景区,领略大漠与文化的完美融合;身处古树成林的植物园,乘坐摩天轮,鸟瞰繁华的武威城……当然,少不了品尝武威美食。和我们一起饱览美景、饱尝美食的,还有从大江南北涌来的游客,他们在这五凉古都流连忘返。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外地人来到武威,还有一样东西必须品尝,那就是葡萄酒。武威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悠久,历史上武威葡萄美酒成为贡品。《凉州词》里就有写葡萄酒的名句。如今,武威已形成了一批有规模的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基地,葡萄酒闻名遐迩。
我与武威结缘20多年。我的个人生活变迁,也是武威蝶变的缩影。如今的武威,人居环境更舒适,城市建设更美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爱那历史悠久的凉州,也爱这充满现代气息的武威。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5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