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1:35:59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上海10月30日电 (陈静 符哲琦)记者30日获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2023)》(下称:“指数”)“出炉”。
“指数”显示,十年来中国企业承建或投资运营的港口整体发展活力指数快速提升,这些港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非洲和欧洲的港口发展活力指数增长最为明显。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2023)》发布。(许多 摄)由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和相关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推出的“指数”,以“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案例港口为切入,提取2013-2022年的集装箱航线数据,分析了中国投资对海上经济带来的推动与助力。“指数”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港口生产活力、港口运输活力、港口服务活力和港口辐射活力。
领衔专家、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王列辉教授指出,“指数”以船舶轨迹大数据(AIS)、卫星夜光遥感数据、网格人口数据等动态时空大数据为依托,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港城互动协调的理念,梳理了十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港口项目的发展现状,以期为深化港航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推动港口建设和发展提供“风向标”。
该“指数”分析选取中国企业已竣工移交或参与投资运营的港口项目共计50个以及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的港口38个,收集整理2013年至2022年有关数据,进行多年度时间序列对比和横向比较。
根据“指数”,2013年至2022年间分布于低活力值的港口数量下降明显;分布于中活力值的港口数量增长迅速,从2013年的24个增加到2022年的31个。这显示出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建设港口的显著成效。
“指数”显示,承建类港口生产活力指数获得显著提升。从2013年到2022年,27个中国企业承建港口的平均泊位数量从12.6个增长到19.6个,共计增加187个泊位,增幅达54.8%;港区的平均面积从3.7平方公里增长到5.3平方公里,共计增加43.8平方公里,增长43.5%。分析显示,十年来,这些港口生产活力的提升有助于弥合基础设施能力差距,推动港口所在国家更好融入全球经济。
根据“指数”,“前港-中区-后城”的开发模式促进了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据悉,以港口开发带动园区发展,再带动城市发展的港产城一体化开发模式推动港口活力持续增强,推动了地区发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也推动港口开发合作不断深化。分析显示,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中国企业与相关国家企业在第三方市场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利于规避地缘风险,化解相关利益冲突,有效保障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沿线港口发展活力指数的推出具有开创性意义,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这一指数的发布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上海海事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於世成指出。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认为,本次港口发展活力指数的发布将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评估港口发展,为港口行业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推动港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进国际贸易和海上运输的安全与效率意义重大。(完)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