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5年来形成突破性创新案例138个

发布时间:2024-11-14 17:40:45 来源: sp20241114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5年来,形成突破性创新案例138个

  制度创新助力更高水平开放

  核心阅读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成立5年来,临港新片区以开放创新为使命,初步建立起“五自由一便利”开放型制度体系,形成突破性创新案例138个,其中全国首创案例70个。

  成立5周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取得亮眼成绩单。

  8月19日,记者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获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的改革创新任务已基本完成,出台各类政策330余项,初步建立起“五自由一便利”开放型制度体系,形成突破性创新案例138个,其中全国首创案例70个。

  锚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目标,临港新片区以开放创新为使命,勇于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较好发挥了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和上海经济发展“增长极”作用。

  今年3月30日,国内第一批柴油发动机进口再制造件在临港入关,随后完成产品入库查验。这是临港新片区顺应市场需求推进制度创新的又一首创案例。

  此前,卡特彼勒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申请在临港新片区开展部分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业务——进口旧的发动机,并对其进行再制造。上海有关方面快速响应开展调研论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编制出台并实施具体监管方案,由管委会承担属地监管责任,共同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对卡特彼勒开展再制造产品进口业务进行事中事后监管。由此,柴油发动机进口再制造在临港兴起。

  这一监管方案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强调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再制造产品进口业务规范发展。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湧评价说:“这项试点不仅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也彰显了临港新片区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的使命担当,对推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扩大创新政策带动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5年来,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了一大批制度创新举措,推进“五自由一便利”,统筹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

  推进更高标准的投资自由。临港优化外资准入管理和服务,先后落地全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首个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首个跨国金融集团独资的金融科技公司、首个境外仲裁机构业务机构,率先取消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多项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累计完成外资企业注册3000多家,实到外资57.24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56.72亿美元。

  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临港建设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跨境通”,将其打造成为全国首个交易额超千亿元的跨境贸易服务平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首创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单独设立账册”等为代表的全新海关监管制度体系,支持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保税加工制造等高能级跨境贸易。2023年,洋山特殊综保区进出口额达2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5%,离岸贸易规模超132亿美元、增长约68%。

  推进更高效率的资金自由。临港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围绕跨境投融资体制创新、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推出9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和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已有15家再保险运营中心和3家保险经纪公司获批入驻。

  推进更高能级的运输自由。临港实施“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制度,建设洋山国际中转集拼公共服务中心,推动4家外资船公司132艘船舶获批沿海捎带业务资质,已累计捎带逾23万标准集装箱。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液化天然气)、绿色甲醇燃料“船到船”加注业务,洋山港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航行船舶LNG加注港。

  推进更具活力的人员从业自由。临港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落地我国首例电子口岸签证试点。强化“一站式”海外人才综合服务,开设外籍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单一窗口”,累计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超1100份。临港人才引进落户年均增长率超过97%。

  推进更加便利的信息快捷联通。临港出台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全国首批字段级一般数据清单,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跨境服务。加快推进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建设,落地一批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47.1%。

  由开放而生、因创新而兴的临港新片区,挂牌5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8%,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807亿元、年均增长33.4%,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7.4%,累计新增注册企业逾10.7万家,注册资本金超2.3万亿元。(人民日报 记者 刘士安 谢卫群 朱俊杰) 【编辑:胡寒笑】